名下无虚 - Apr 30, 2018 by Xue

名下无虚 VOL.97 |“涂鸦” 一定要画在墙上吗?

涂鸦文化的架上转换。

我们曾在 “名下无虚” 介绍过多位涂鸦艺术家,尽管他们风格迥异,但在早期创作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墙上涂鸦。等一下,“在墙上或者公共空间涂鸦” 这句听起来好像是废话,涂鸦师不在墙上喷涂还能在哪里?

最近新认识到的国内独立艺术家陈轩荣却与他们有所不同。第一眼看陈轩荣的作品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涂鸦既视感,但他却是在画布上创作。比起涂鸦本身,他更关注新旧涂鸦覆盖更替、墙面上雨水冲刷风化的痕迹、时间的流逝、还有这一切和周遭环境甚至和整座城市发生着的关系。简单来说,他的作品描绘了拥有涂鸦的街头空间,而不是单纯的涂鸦,介于涂鸦艺术与传统绘画之间。

最近恰逢 YOHO! 在三里屯举办 “ARTS IN URBAN CULTURES” 潮流艺术展,陈轩荣也在 16 位受邀艺术家之列。趁此我们也与陈轩荣进行了一次专访,聊了聊他的作品以及潮流与街头文化之间的关系:

陈轩荣

中国涂鸦艺术家

从你以往的作品还有你的着装打扮来看,你应该对街头文化或者潮流文化挺感兴趣的吧?

是啊,我目前做的作品主题跟涂鸦有关,所以会很自然地关注到各种街头文化。平时我也很喜欢穿球鞋、T恤、卫衣之类的。

那你如何看待当下的流行文化呢?

我觉得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风格出现,但每个新东西刚出现时它们的接受度和境遇却不相同。现在这个时代的语境非常包容,如果你有一个 VPN,你也许就能看到全世界的东西;买一张机票,就能去到各个你想去的地方。现在我们接收资讯更加便利,也能更快接触到新兴事物。但另一方面流行更替的速度也更快,人们也更容易遗忘一个事物,有好有坏吧。

跟我们聊聊你是怎样将流行元素与你的作品结合起来的吧?

2012 年我大二的时候去美国待了一个暑假,当时住在皇后区的法拉盛,那边随处可见色情广告,小卡片、贴纸等等。我待的那个小区也是,人可以随便上来往门里递纸片。当时刚好《Call me maybe》那首歌特别火,所以后来毕业设计就做了名为《Call me maybe》的一系列作品。用木版的形式,然后用法国画家 Gustave Courbet 和 Francois Boucher 的绘画名作为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带有街头感觉的应召女郎的电话。也算蛮契合的吧,“可以打电话给我,提供 service” 这样。

Call me maybe

(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

之前在美院是学版画的,是因为什么开始转对涂鸦感兴趣呢?

还是跟大二那年的出国经历有关,我之前是做黑白木刻的,出国原本的目的是为了到各大博物馆朝圣大师们的原作。当时天天在曼哈顿的博物馆里泡着,大都会去了七次,MoMA 也去了好几次,最后终于给自己看到审美疲劳了我住的地方离 5POINTZ 不远,那里算是纽约地区唯一合法的涂鸦胜地。看了很多馆里的作品之后,出来街上在看到这些震撼的涂鸦,真的给我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下子就刺激到了我,眼界也打开了。

当时就开始对涂鸦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兴趣,后来又去了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留意当地的涂鸦,自己有时候也会拿喷漆在街上创作一下,还结识了些做涂鸦的朋友。后来慢慢地我就把这些涂鸦的语言内化,并且和自己之前学过的、学院的一些造型技巧结合在一起。

陈轩荣与其在本次 “ARTS IN URBAN CULTURES“ 上的参展作品

版画跟涂鸦的创作还蛮不同的吧?一种是雕刻然后印刷才能形成最终的作品,另一种则是直接创作并且带有很强的随机性。

是啊涂鸦会带有很多随机性。我画的尺寸一般都很大,一大的话就会有一个容错率,所以很多随机的东西我都会适当保留在上面。像这次参展的这张上面有很多流淌的痕迹,就是我保留下来的。这张取景在墨尔本的一个小巷,里面全都是垃圾箱、集装箱之类的,层层叠在一起,这张类似三角形的构图让我觉得有种纪念碑的感觉。版画跟涂鸦在某些地方也有一些相似,比如喷漆它一层层的叠套就跟丝网一层层地印刷有点像。

你的作品是看上去像是涂鸦,其实又不是涂鸦,但又有别于传统绘画,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创作形式?

是的,我想在涂鸦和写实之间找到一个临界点,也像是一种在涂鸦者和观察者之间身份的转换。涂鸦在我的创作中是构成画面的一个重要的元素,比如它的形式、构图、色彩等等。比起涂鸦本身,我更感兴趣的其实是新旧涂鸦的覆盖更替、墙面上雨水冲刷风化的痕迹、时间的流逝、还有这一切和周遭环境甚至和整座城市发生着的关系。

我在创作很多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会多次更改覆盖,就像新旧涂鸦的覆盖一样。在墙上画坏了、不满意,但总有新的涂鸦者来代替你、覆盖你的作品。

延续上一个问题,你的作品里展现了很多拥有涂鸦的空间或者说是涂鸦存在的环境。为什么不直接在空间内创作涂鸦,反而在画布上描绘呢?

我喜欢没有人却充满人留下的痕迹的地方,看到一些前人留下的痕迹或者风吹雨淋对涂鸦的影响,就有点像回到事发现场甚至考古的感觉,很有意思。就像刚才说的,我希望自己的身份不仅仅是作者,更能切换成记录者。

你的作品给我一种非常 “满” 并且繁琐复杂的感受,为什么倾向于这种风格呢?

是的,我喜欢极致到繁琐、密集的感觉,我不喜欢极简的那一套。画面很大、占得很满,让我有很多发挥的空间。

见你之前的作品装镶有大金框子,这种浮夸、奢侈的装裱跟涂鸦本身的感觉还蛮反差的。

我喜欢巴洛克风格,它的复杂充满了非常多的细节,就像墙上覆盖一层层的涂鸦然后多年下来形成的视觉效果那样,都令人着迷;同时巴洛克的东西会跟我的画面内容形成一种很奇怪但又非常强烈的张力和反差。

哪些街头艺术家是你比较欣赏的呢?另外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想成为 Banksy 那样神秘的存在,还是 KAWS 这种广为人知并且与商业结合得非常好的艺术家?

喜欢 Keith Haring Jean-Michel Basquiat。如果让我选的话,更倾向与成为 KAWS 这种艺术家吧。我觉得商业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我不排斥任何跟商业或品牌的合作,像之前就与路虎合作过。名利双收,可能还是比较世俗的想法吧哈哈。

一方面,我们能看到街头艺术与商业如今有了越来越多的互动跟结合;但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摩擦和矛盾。就比如说年初 H&M 在未告知的前提下使用了美国涂鸦师 Revok 的作品作为广告片背景,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你怎么看?

我也有关注这件事,Revok 要求 H&M 停止使用该广告并且支付赔偿,却等来他没有获得许可进行涂鸦,造成了公共财产的破坏的回应。我觉得 H&M 以这种语调为自己辩护或者去攻击艺术家的话,那是非常招人恨的。大家也一直在讨论,停留在公共空间的无论是合法还是非法的涂鸦作品,能不能随意被用做商业推广?我觉得这些涂鸦作品应该受到保护。国外有很多合法涂鸦的地点,只要你进行申请就可以在那里创作。如果是我碰上了类似侵权的事情,我一定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告诉对方,也许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式,比如说授权合作,这样才公平。

那最后你觉得目前国内的涂鸦环境怎么样呢?

我觉得现在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尤其是 8090 后这两代他们受到西方的影响是很大的,对涂鸦的认知也比上一代更透彻。就算不了解涂鸦,但在一些 “景观化” 涂鸦或者俗称 “网红墙” 前拍个照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大家正在越来越接受这个东西,但同时因为涂鸦本来就是非常公共的创作,在街上创作、签上自己的名字或 tag,其实也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做了这样一件事,所以作品被抄袭被挪用也很难避免。

在陈轩荣的画布上,涂鸦成了符号、线条还有色彩等构成画面的元素。在画布上记录下这一层层的涂鸦或者整个环境的感觉,也算是一种涂鸦文化的架上转换。

“ARTS IN URBAN CULTURES” 潮流艺术展将持续至 5 月 13 日,地点就在北京三里屯橙色大厅。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趁着五一假期去看看。

不能错过的内容

KAWS x DIOR 蛇年合作系列正式发售
时尚 - Jan 2 by Vera
6 年后的再度携手。
KAWS 联动《鱿鱼游戏》推出  YOUNG-HEE 人物玩偶
时尚 - Dec 9, 2024 by Lin
将于美国东部时间 12 月 19 日限量发售。
KAWS:HOLIDAY 第十二站登陆瑞士
生活 - Nov 20, 2024 by terry
COMPANION 雕塑坐落于瑞士汝拉山脉的静谧自然中。
KAWS 与 Audemars Piguet 合作表款公开
时尚 - Nov 20, 2024 by Mingo
时尚艺术与奢华腕表的惊喜融合。
KAWS x DIOR 全新合作系列即将登场
时尚 - Nov 5, 2024 by Mingo
蛇年生肖为创作灵感。
KAWS 新作「KAWS MONSTERS Black」即将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