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RE 十周年纪录片企划
潮流仅有光鲜亮丽的一面?在过往几乎绝大部分的内容里面,我们给出的答案都是偏向积极的,各种人物故事、品牌精神、单品背后的设计逻辑、风格趋势等等,它都呈现着关于品味、精神和文化层面上的积极意义。但人本身就不是单向思维的个体动物,我们通常也会夹杂着复杂的人性观念看待事物,且不会作为个体独身于群体之外,在整个环境下,在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路上,这圈子仅仅只有这么一面吗?
有人这样反问过自己吗:
我们向往的这些美好,到底是「恰到好处」的追求,还是一种「物欲横流」?
物质的优劣,有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出「高低差异」的比较吗?
物欲、品味带来的自我优越,是否形成出一条无形的鄙视链?
这些不常谈论甚至带点羞耻感、上不了台面的话题,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自然而然就被人过滤掉了。
但相信大家都默认了一个事儿 – 不谈论不等于不存在,甚至恰恰相反。所以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与初衷,NOWRE 决定用一部片子来给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台面之下》就是这样来的。
潮流讲究的多元性使这圈子「看起来」像是一个挺包容的领域,宣称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起独立的自信及态度。但当每个人都那么有个性和主见的时候,人与人的相处也会更容易产生分歧,加上物质的高低之分,这种从金钱、物欲到品味建立的自我良好,也很容易成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比较的「土壤温床」。虽然对人的品头论足是个不体面、不推崇的事情,这点也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在日常生活里面,不论是特意的谈论还是不经意的提起,我们总是能隔三差五地碰上类似的这种事儿。
潮流圈有鄙视链?是潮流单品给人带去了一些优越感吗?这些又是什么东西?
在《台面之下》第一部里面,NOWRE 邀请到了很多和潮流有着密切联系的嘉宾一起参与讨论,这些「不随便公开讲」的话题、较为真实的一面,这次我们搬到台面上讲。
从影片里,大部分人从业已久的朋友都承认与默认,曾感受过这种「无形的鄙视链」。这关乎于品牌定位、商品价格、稀少限量以及风格品味上的大小众之异,优越感从方方面面而来,拥有、穿戴某些属性的东西确实会让人产生一定自我良好的感觉。
从潮流涌入本地市场的这 20 余年中,我们曾接触过数之不尽的潮流单品,嘉宾在片中也提及到了一些相当有分量的东西,像各种联名合作、限量款式等等。早批次进圈的朋友们过去是如何为潮流单品而疯狂的,这些东西又给大家带去了一些什么样的感受,相信曾经历过的各位,甚至对那些仅仅听说过的朋友来说,多少会对这些东西掀起的圈层现象有过一些差不多的集体共鸣。
UNDEFEATED x Air Jordan 4 | Via sotheby’s
其中我们还邀请到街头殿堂品牌 UNDEFEATED 创始人之一 James Bond 参与拍摄,针对现已成为乔丹球鞋顶级收藏单品的 UNDEFEATED Air Jordan 4 发起话题。这双曾在潮流圈及球鞋领域掀起过无数话题的天价球鞋,可以说是球鞋玩家一种身份地位象征的体现,为此他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Eminem x Air Jordan 4 | Via UNDEFEATED x Air Jordan 4 | Via sotheby’s
其实最初 Nike 准备给 UNDEFEATED 的限定配色,是现已成 Eminem 个人合作版的那双 Air Jordan 4!灵感来自当时很多 UNDEFEATED 顾客所使用的黑莓手机,之所以后来采用了现在这个 MA-1 配色版本的原因,是因为 James 觉得既然要做合作的话,就要做能契合 UNDEFEATED 哲学感的元素,因此就选用这种军用服装的配色。然后就有了现在的故事,最初的「黑莓配色」Air Jordan 4 留给了 Eminem,作为了他个人的特殊版本。
言归正传。从早期购买、穿戴这种属性的潮流单品一直到现在,其实人们在购买动机及使用心态上也会渐渐产生一些变化。大部分人早期都有一个看似不那么成熟的物欲阶段,而后也有一个看似殊途同归的心理走向。在逐渐建立出属于自己的审美、认知和自信之后,现阶段已不太在意商品是否限量、稀少或能有个什么样的额外属性,也不那么在意单品能否带来圈层地位和社交属性,这种物质产生的良好感,反而更加体现在东西带来的「自赏性」而非「他赏性」,也逐渐看透了品牌频繁的噱头营销带来的一些感受。
虽说心态上有变化,但大家似乎也没有为此打算停止「追逐潮流事物」,反而让这件事变得更加实在,让这种相对大众而言不那么容易看懂,甚至看得糊里糊涂的兴趣爱好,变得更加站得住脚。
看完第一部的故事和分享,是不是有了更多疑问?玩潮流竟然要花那么多钱?那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不就赚飞了?这个行业里又有什么职业角色?都是怎样的收入状态?他们又面临了一些什么?别急,2 月 15 号《台面之下》第二部,为你揭晓一些不常明面儿说的行业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