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Stone Island被 Moncler 收购,到 C.P. Company 宣布 Massimo Osti Studio 独立为子品牌,高阶机能市场最近一直暗流涌动,这一切似乎都是 Massimo Osti 数十年前的铺垫。作为现代功能性男装的开拓者,Massimo Osti 在强调人与技术互动的无限可能性中穿插着些许意式浪漫主义,那么 Massimo Osti Studio 的出现会带来怎样的颠覆?
为何将 Massimo Osti Studio 独立为子品牌?

Via Massimo Osti Studio
从 2016 年 Massimo Osti Studio(Instagram@massimoostistudio)就开始分享 Stone Island 和 C.P. Company 的 archive,独立开发的面料细节以及 Massimo Osti 本人为其他品牌的设计作品与经手项目,可以说是 C.P. Company 集团对外展示品牌积淀的一个窗口,很多知名设计师与品牌在 Massimo Osti Studio 宣布独立之前就是其社媒账号的粉丝,譬如 HERON PRESTON、NEMEN 以及 BYBORRE 等等。如今作为社媒账号直接独立为品牌与其得天独厚的媒体影响力有着直接关系,毕竟在社交媒体影响力如日中天的当下拥有一定数量忠实拥趸的账号确实是盘活一门时尚生意的扎实基础,Massimo Osti Studio 的独立也是顺理成章。

Via Massimo Osti Studio
其实在之前 Stone Island 被 Moncler 收购后 Shadow Project 直接被砍掉,很多业内人士就分析 C.P. Company 会扶持全新的高端产品线继续冲击 TOP-END 机能市场,目前可以肯定的是 Massimo Osti Studio 已经明确为 C.P. Company 集团的高端支线,将更多实验性的面料科技与廓形剪裁先一步在 Massimo Osti Studio 推出,之后会逐步「下放」到 C.P. Company 产品线中。
Vintage Stone Island | Via basementapproved
在创新之外,基于详尽的历史档案相信 Massimo Osti Studio 也会带回很多 80~90 年代甚至更早的 C.P. Company 或 Stone Island 经典设计原型,曾出自 Massimo Osti 本人之手的 Massimo Osti Production 似乎也会迎来一波复刻。这一点在之前 Oakley Factory Team 内容中就有提及,在创意匮乏的当下找寻有价值的 archive 并将其重新带回逐渐成为品牌们的一种共识。

Via Massimo Osti Studio
因为每季越来越多的联名企划让 C.P. Company 没有那么「纯粹」,而 Stone Island 在最近几季明显将重心放在了 Urban Outdoor,即便是停产之前的 Shadow Project 也有些创意疲态,激进高阶的设计愈发罕见,探索奢侈属性的顶级机能市场自然需要全新的思路,目前来看 Massimo Osti Studio 算是 C.P. Company 的不二之选了。

Massimo Osti 为 Levi’s 设计的 ICD+ Collection | Via Massimo Osti Studio

Left Hand | Via Massimo Osti Studio

Massimo Osti Production | Via 80scasualsblog
Massimo Osti 本人经手的品牌与设计项目远不止 C.P. Company 和 Stone Island,譬如前文提到的 Massimo Osti Production,以及目前已经重启的 Left Hand 和 ST95,还有为跨界品牌打造的一系列实验性功能服饰,甚至其为 Volvo 等汽车公司都设计过工作服。堪称天才的前瞻性与创造性时至今日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这一点在 Massimo Osti Studio 社交媒体上一览无余,所以 Massimo Osti Studio 所拥有的设计底蕴在接下来会撑起更加宏大的世界观,很有可能作为一个桥梁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创新与复刻并行,同时也会和 C.P. Company 以及 Stone Island 做出风格上的区分。

Via Massimo Osti Studio
毕竟为了更大的市场 C.P. Company 和 Stone Island 都在风格上做出了妥协,越来越基础款与通勤化的设计趋向很难持续吸引到高阶机能玩家,加之 Stone Island Shadow Project 停产前就备受争议,Massimo Osti Studio 的出现势必会在以 ACRONYM 为代表的品牌中手中分得一杯羹。
Massimo Osti Studio 发展畅想

Via Massimo Osti Studio
目前随着户外市场热度持续延烧,Stone Island 以及 Moncler Genius 等等拥有流量的机能单位都想尝试搭建相对完整的奢侈机能世界观来吸引更加年轻的 New Money,尤其是对于千禧一代而言,传统奢侈品牌不再具备基于信息差的稀缺性,从而去创造一个与传统奢侈品理念截然不同的全新奢侈品体系成为很多高阶机能品牌的共识,目前看来这也是 Massimo Osti Studio 接下来的思路与定位。

Via Massimo Osti Studio
毕竟奢侈机能市场目前还是处于蓝海,尚且没有完整与清晰的定义,Massimo Osti Studio 的成立再一次印证了天时地利人和,有 Stone Island 和 C.P. Company 成功的审美引导作为基础,将深厚积淀的 archive 加以改良重新带回即能打造出一个独特性与信仰加持拉满的机能叙事,这也算是驱动 Massimo Osti Studio 的内核。所以 Massimo Osti Studio 未来的定价区间很有可能直接对标 ACRONYM 与 Moncler Genius 甚之更高,跻身户外机能领域的顶奢阵营。值得一提的是 Massimo Osti Studio 目前公开表示该项目旨在将产品打造成身份和前沿技术设计的有形象征。

Via Massimo Osti Studio
但无论任何风格的顶奢阵营,面对的消费者们的口味会更加挑剔。就比如此前 Phoebe Philo 呼声极高的个人同名品牌,第二波发售明显遭遇滑铁卢,作为坐拥天然流量与无数拥趸的知名设计师因为没有平衡好发售模式与定价策略一定程度上消磨掉了消费者耐心,这也是 Massimo Osti Studio 需要谨慎的地方。毕竟拥有底蕴与忠实拥趸只是一个好的基础与开端,无论多么引人入胜的故事亦需要艺术加工,保证可持续性同样是重中之重。
Massimo Osti 重塑了现代男装文化?

Via Instagram @klimeisland
其实在功能属性面料上的不懈开发之外,Massimo Osti 对于男装文化的颠覆更多来自廓形风格上的精准拿捏,在大工业体系刚开始改变大众穿衣习惯的时候以功能主义美学视角探索与重塑功能性服饰与都市之间的微妙关系,就像前文所说的和 Oakley 一样都拥有穿越级的前瞻性。

C.P. Company 档案室一角 | Via END.
不同于日系咔叽品牌或以 Nigel Cabourn 为代表的欧美复古单位对于军工装热诚的复刻,Massimo Osti 本人是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游走,将现代功能性考量与复古军工装以及经典男装廓形相结合,在男装体系逐渐崩坏的当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承前启后的 New Vintage 着装体系,一个游离于时尚规则与审美周期之外的体系,真正意义上打破了工装与高级男装之间的界限感。
Via C.P. Company
仅 Safari Jacket 与 Harrington Jacket 这两个廓形设计就被 Massimo Osti 用不同面料延伸出多种的形态,从春夏防水夹克到轻量棉服再到羽绒服,褪去了专业户外品牌机能感的同时弱化了廓形本身的年代属性,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同时这也是 Stone Island 和 C.P. Company 在商业上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甚之可以说这两个品牌时至今日依旧在享受 Massimo Osti 的美学理念「红利」。

《The Massimo Osti Ar propermagchive》 | Via propermag
作为男装设计领域的天才,Massimo Osti 留下的遗产除了数万件男装 Vintage 与品牌设计项目之外,那种不断自我革新的探索精神与浪漫主义一定会在未来对于时装体系产生更直接的影响与启发,最后为大家推介 PROPER 出版的《The Massimo Osti Archive》,从中一窥 Massimo Osti 对于男装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Massimo Osti Studio 作为继承 Massimo Osti 遗志的产品线一定是 C.P. Company 深思熟虑之后的动作,随着 C.P. Company 的再度走红,势必会为接下来了的户外市场带来更多灵感与启发,大家拭目以待 Massimo Osti Studio 即将推出的第一个系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