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86 年正式成立以来,分布于伦敦城各大地标的伦敦艺术大学,即成为了全球艺术学子心之所向的教育圣地,这所联邦制大学共由六个艺术、设计与传播学院联合而成,诸如时装设计领域久负盛名的中央圣马丁与伦敦时装学院也一并从属其中。2020 年,在伦敦艺术大学创立 34 载之后,六大院校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历史上首次合兵一处共同展示学生的毕业作品,包括美术、摄影、设计和时装等专业的 7,000 名毕业生,齐聚在伦敦艺术大学推出的数字平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输出着创意。
7 月 28 日这一名为「Graduate Showcase」的数字毕业展正式向公众推出,借着此次机会,我们从中选取了一些学生的作品,他/她们之间流露出或先锋、或概念、或有趣的一面。寄希望于在疫情仍未消散的这段时间里,与各位一道感受新生代创意人的视角。
伦敦时装学院 – Romain Potier
「When Nowhere becomes Now_Here」 | Via Romain Potier
伦敦时装学院时装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 Romain Potier,将她的毕业作品命名为 「When Nowhere becomes Now_Here」,对近些年行业的几大话题做出了思考与回应,诸如时尚产业的社会与环境道德、周期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基于这样的前提,Romain Potier 以 3D 建模和 AR 技术创造了一个数字系列,并以五个幻想出的虚构世界构建服装元素。
Via Romain Potier
在灵感概述中 Romain 说到,这一项目探索了当下及未来能够使用的技术,以提供设计、生产时装的替代方法 ,以完全数字化的原型系列展现,并仅限于生产购买的产品,这将是此次项目的主要实验,以此论证这一设计过程的益处和局限性。
Via Romain Potier
《真实的沙漠》、《永恒的森林》| Via Romain Potier
《奇迹之湖》| Via Romain Potier
《拒绝的帝国》| Via Romain Potier
《不可能的图书馆》| Via Romain Potier
五个虚构世界分别为《真实的沙漠》、《永恒的森林》、《奇迹之湖》、《拒绝的帝国》以及《不可能的图书馆》,Romain 根据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例如一些书籍、视觉作品,创造出了这些虚构世界,分别对应着不同元素的服装。
在最初的设想中,毕业系列会以 T 台的方式呈现,模特将穿着运动追踪服装登场,而来宾则将佩戴 AR 眼镜观看,以便显示出模特外部的一层虚拟衣物。而最终 Romain Potier 选择了互动性质更强的方式表达此系列,「When Nowhere becomes Now_Here」提供了一个 3D 建模的入口,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完成属性上的变化,像是基础颜色、金属性、粗糙度、几何调整等类别,在激发人们自主创造性的同时,也解绑了衣物对身材的要求。
与 Sketchfab 合作搭建的网页 | Via Sketchfab
Romain Potier 的毕业系列像是为行业的零售流程做出了一次尝试性的改变,并同时指向了可持续和环境道德两个方面。传统的概念里,作为消费者,我们无法对单品货量施加以直接的影响,那些未被售出的衣物最终会出现在垃圾填埋场或被焚毁,即便近些年出现了包括生物降解技术的运用,使得这样的现象大有缓解,却仍然无法根本性的解决库存衣物的问题。
Via Romain Potier
Romain Potier 打造的数字化系列,仅限于生产消费者自主创造的产品,由购买者决定货量的多少,这不失为一次对行业未来的探索。伦敦艺术大学在此次展示期间,也放出了系列从构思到搭建、展示完整的过程,各位可自行前往 Romain Potier 个人网站深入探究。
中央圣马丁时装专业
Via Graduate Showcase UAL
中央圣马丁时装专业本科毕业生 Mathilde Rougier 带来了一个利用废物设计的服装胶囊系列,名为「Modular Augmented Capsule」。采用模块化结构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系列衣物材料主要由天然染料、酒店床单和手工熔化的塑料包装组成。设计师在筹备毕业系列的时期,将正在研究的关于废弃材料升级循环的概念加入其中,并借助数字系统完成了展示。
「Modular Augmented Capsule」| Via Mathilde Rougier
利用废弃材料进行服装设计,不是什么新鲜的手段,Mathilde Rougier 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在废弃面料的实体服装外,加入了数字模块的运用。虚拟衣物的效果如同是由一件件模块拼贴组成。在设计师的个人网站上,也能够看到一些此前运用模块概念完成的项目,以及他在校期间完成的设计工作。
Mathilde Rougier 分享了系列中废料升级循环的图示,直观解释了他用作衣物材料的诞生过程 | Via Mathilde Rougier
Mathilde Rougier 个人网站里以模块组合搭配服装的项目 | Via Mathilde Rougier
还有不同的人物选择 | Via Mathilde Rougier
2018 年 的 6 月,Cristóbal Balenciaga 博物馆邀请了包括中央圣马丁、丹麦皇家美术学院在内的全球六所艺术院校,对 Cristóbal Balenciaga 先生的美学遗产进行当代诠释。Mathilde Rougier 代表中央圣马丁参与了这次项目,他以骑行装备和发芽的苔藓为灵感,制作了内搭的骑行套装和大衣,廓形上依稀可见 Cristóbal Balenciaga 的手法。而这一组作品最终也入选了博物馆为项目举行的「HERITAGE AND NEW CREATION」展览。
骑行头盔状的头饰 | Via Mathilde Rougier
设计过程的草图 | Via Mathilde Rougier
Via Mathilde Rougier
回到 Mathilde Rougier 此次毕业系列,其新颖的视角重点表现在实体与虚拟的并置和升级循环的尝试上。对废弃材料的提取和使用,本身就是可持续生态化的体现,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循环的再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废弃材料的生命周期。而数字模块概念在服装设计上的出现,更像是一种展望式的设想,当未来衣物的结构组成、颜色组合等方面,可以像模块拼接一样,由我们自己控制,服饰的可能性也许会变得大不相同。这也是新生代创意者,在不受制于商业因素的前提下,带给行业的一点启发和思考所在。
Scarlett Yang 作品
《Decomposition of materiality》 | Via Scarletty
「从物理到数字,从物质到非物质」,中央圣马丁时装专业的另一位毕业生 Scarlett Yang 带来了主题为《Decomposition of materiality》的设计系列,描述了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在其中服装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生长、分解和变形,整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物理生物纺织服装,另一部分则是数字服装。
Scarlett 开发的生物降解纺织品 | Via Scarletty
在这个项目中,Scarlett Yang 研究并开发了一种用藻类提取物和蚕茧蛋白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纺织品,并对其分解过程进行了 3D 模拟,记录了该系列在展示过程中如何在环境变化(湿度和温度)中逐渐溶解。
从项目的研究、筹备到最终展示,《Decomposition of materiality》系列先后呈现了生物设计、数字制造、3D 建模与传统时装设计多个层面的介入。Scarlett Yang 将纺织品的有机腐化过程视作为一场生命的周期,通过将物理材料与数字生成技术相结合,记录了纺织品实物与 3D 形态的溶解过程。
由 藻类提取物和蚕茧蛋白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纺织品 | Via Scarletty
在系列筹备期间,Scarlett Yang 创建了 3D 模型的织物,并在各种虚拟环境中进行运动模拟,记录虚拟纺织品的流动方式,并从数百个生成的轮廓中进行挑选,完成最终的系列开发。这也是《Decomposition of materiality》颇为复杂的一项工序。
最终的呈现上,Scarlett Yang 分别以数字虚拟展示和视频短片完成,而设计师也凭借此系列荣膺 2020 年 Maison/0 Green Trail 大奖优胜者之一 ,这是中央圣马丁与 LVMH 集团合作承办,为表彰学院可持续创新人才的项目。
Scarlett Yang 与数字内容平台 Sketchfab 发布了此次系列的虚拟展示 | Via Sketchfab
《Decomposition of materiality》短片截图与入口 | Via Vimeo
Scarlett Yang 毕业系列的设计过程 | Via Scarletty
如果说 Mathilde Rougier 的作品是对服装呈现方式上的一类创新,那 Scarlett Yang 则是着力于服装构成的方向。藻类提取物与茧蛋白合成的纺织品,虽说其概念性会大于实际的普及,却依然表现了织物创新的广度,并为服饰料作的未来提供了可取鉴的窗口。
包括今日选取的几位毕业生的作品在内,伦敦艺术大学 2020 毕业展的重点鲜明指向了可持续发展与数字技术两大层面,这一批新生代设计师表现出了他们的当代视角,并更为倾向于创意表达、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性。对创意可能性的探索和新技术的尝试,相对于行业内的设计师群体而言,也更显自由和大胆。
自 1986 年正式成立以来,分布于伦敦城各大地标的伦敦艺术大学联盟,持续向各个创意领域输送着人才,那些我们无比熟悉的名字与人物,即是在此启程走向了更为广博的未来。新锐的视角和理念,于任何行业而言皆是前行的助推力,在商业化从未有今日这般巨大影响力的时刻,创意在它的起点,在一座座校园内,捍卫着属于想象力的边界,激励着新一代的成长。下一位能够引起业界瞩目的新星,也许就身处于这些仍然略显陌生的面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