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传奇另类摇滚乐队 Radiohead 遭遇了一件 “大事”。主唱 Thom Yorke 的电脑服务器被黑客入侵,乐队 1997 年专辑《OK Computer》长达 18 小时的试样 Demo 被窃取,还被威胁称需拿 15 万美金才能赎回。音源泄露对于音乐人来说通常是十分 “灾难性” 的,然而,Radiohead 却反套路地将试样专辑的所有内容公之于众,所获得的音源收益还计划捐赠给环保公益组织。这一操作引起了一众粉丝的感叹:Radiohead 果然还是那个 Radiohead 啊…

《OK Computer》试样磁盘

没过几天,Thom Yorke 又在自己的新歌预告上 “装神弄鬼” 了一番。如果你最近有留意过伦敦的地铁、米兰的电话亭或是达拉斯观察者报,你会发现一则介绍 Anima 科技研发 “Dream Camera” 的广告,声称可以帮每个人找回自己的梦。在你拨打热线电话之后,你会听到一段 “当局已经下令终止 Anima 科技广告业务” 的录音,随后播放的铃声直接过渡到了 Thom Yorke 未发行曲目《Not The News》的前奏…

(图片来源:Twitter/@Fellwolf

连发布歌曲的方式都 “屡出奇招”,这确实有够 Radiohead 的——正如同他们的音乐一样,向来透着一股神秘、疏离甚至异端感。在过去的数十年里,Radiohead 以独树一帜的方式重塑着摇滚乐坛的格局,他们的创造力及影响力绝不仅限于那首广为人知的《Creep》。甚至可以说,简单地用 “摇滚乐队” 四字定义他们也是远远不足够的。

《Creep》曾是 Radiohead 最 “讨厌” 的歌

Radiohead 于 1993 年发行的首张专辑《Pablo Honey》

时间拉回至 90 年代初,由主唱 Thom York、贝司手 Colin Greenwood、吉他手 Ed O’Brien、鼓手 Phil Selway 以及键盘手 Jonny Greenwood 五人组成的校园乐队与 EMI 唱片公司签下了一纸合约, 原先的乐队名 “On a Friday”  也自此正式更名为 “Radiohead”。他们的出道之路并非顺利,英国乐届对于他们的评价也是贬过于褒。许多人诟病 Radiohead 是 “公司制造的盗版 Nirvana”,《NME》杂志也曾 “毫不留情” 地评论他们为 “a pitiful, lily-livered excuse for a rock band”,而《Creep》起初更是因为 “太过消极” 遭到 BBC Radio 1 的禁播。出人意料的是,《Creep》一曲却因在以色列电台疯狂放送,并一路飘到美国从而一炮走红,当时更是登上了美国 Billboard modern rock 排行榜的第 2 位。也正因如此,Radiohead 的名号开始在国际范围内打响。

《Creep》1993 年 MTV Beach House 现场

突如其来的成功所带来的也是与之对等的反噬。来自公司的压力、歌迷的追捧与期待、一遍又一遍的演唱同一首歌… 这些都让整个乐队处于崩溃的边缘,Yorke 甚至觉得 “自己的灵魂遭到了出卖”,一度对《Creep》产生反感。在这样的压力之下,Radiohead 的第二张专辑《The Bends》时隔两年后应运而生。相比较首张受 Grunge(垃圾摇滚)影响颇深的专辑《Pablo Honey》,《The Bends》的制作显然要更加成熟和个性化一些,不仅在和弦的走向和编曲上更为层次化,歌词方面也更加深刻,无处不透露着暗讽意味。尽管未能赶超《Creep》的全球性热度,但这张专辑的面世还是为 Radiohead 招徕了无数的忠实粉丝,同时也重拾了英国音乐市场的认可,成为彼时 Brit-pop 的中坚力量。

真正的巅峰之作从这里开始

《OK Computer》专辑封面

然而真正让 Radiohead 走向 “神坛” 的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却是那张至今还在被黑客 “觊觎” 的《OK Computer》。在 1997 年的那段时期,以吉他演奏为主的传统摇滚逐渐淡出,而 Radiohead 作为第一批联通电子与摇滚的乐队,带领了一场更加实验、前卫的摇滚运动。

此张专辑的主题更是惊世骇俗。专辑名称灵感取自于 Douglas Adams 1979 年经典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一句台词 “OK, computer. I want full manual control now.”  这句话触发了 Radiohead 对科技生活的思考。要知道,97 年是许多人刚刚接触到计算机产品的一年,而正当人们准备迎接新科技生活之时,Radiohead 却对未来 21 世纪的人类生活进行了先知性的预言和警告。

通过将电子琴、大提琴、钟琴、马特诺琴、电子合成器等等元素融入到摇滚乐中,《OK Computer》一针见血地勾画出了一个反乌托邦世界:科技控制人类、情感隔离、社会异化感、全球化问题、资本主义弊端… 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那首分成多段曲式的《Paranoid Android》,Radiohead 将沿袭自 DJ Shadow 的解构拼贴编曲手法运用到这首歌曲中,以木吉他原声、电吉他 solo 以及层层堆砌的和声段落三个部分道出了科技笼罩下的焦虑情绪。在一首旋律悲壮的《The Tourist》中,Yorke 反复地唱着 “Hey, man, slow down.”,反映出对于事物不断加速的恐惧。在《Fitter Happier》中,Yorke 甚至直接把 vocal 的位置让给了一台 Macintosh LC II,最后还将人类暗喻成 “a pig in a cage on antibiotics(困在牢笼里靠抗生素维生的猪)” 。

12 位艺术家曾对《OK Computer》的曲目进行视觉化诠释,图中从上至下分别为:《Airbag》by Mario Hugo、《Fitter Happier》by Max Guther、《The Tourist》by

Wang & Söderström(图片来源:Pitchfork)

较为讽刺的是,即便是达到如此深度的专辑,在一心想要滚动资本主义转轴的唱片公司眼里却是 “令人失望” 的存在。毕竟,前卫的声音可要比直截了当的情感大爆发难以接受得多。然而真正的艺术不会说谎,《OK Computer》不仅没有 “令人失望”,反而大获全胜。它不仅成为了 Radiohead 首张荣膺英国专辑销量排行榜第一的作品,在随后的 1998 年里,更使得 Radiohead 首度收获了格莱美的最佳另类专辑大奖以及年度最佳专辑的提名。《Rolling Stone》在后来还把这张专辑评选为 90 年代最伟大专辑榜单中的第 3 名,并将之美誉为信息时代的《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前卫摇滚先驱乐队 Pink Floyd 的经典概念专辑) 。

将 “另类” 进行到底

Radiohead 1998 年纪录片《Meeting people is easy》,记录了《OK Computer》取得成功后乐队成员内心的复杂状态

是的,再一次的名利加身使得原本就叛逆的 Radiohead 彻底 “崩溃” 了。乐队在《OK Computer》走红之后就几乎暂停了所有的活动,而后染上抑郁症的 Thom Yorke 更是说道:“我们从来不想成为最受欢迎的乐团”。这不禁让我想到曾经说过类似话语的 Nirvana 乐队主唱 Kurt Cobain。只不过 Cobain 最终选择了亲手终结自己的辉煌时刻,而 Radiohead,则选择继续大破大立地重塑音乐格局。于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他们的又一张 “神作”《Kid A》在逆境之下破茧而出。而这一次,他们干脆在大部分的歌曲中都彻底丢弃吉他的声音。

《Kid A》专辑封面

“我已经受够玩旋律了,现在我只想实验节奏。” Yorke 在当时这样说道。在 “闭关修炼” 的那段过程中,Radiohead 受到了不同音乐人的影响,其中包括了电脑音乐作曲家 Paul Lanksy 和 Arthur Kreiger、电子音乐人 Autechre 和 Aphex Twin、Krautrock(德国泡菜摇滚) 代表乐队 Can、爵士音乐家 Charles Mingus 和 Miles Davis,以及抽象 Hip-Hop 大神 DJ Krush 和 Blackalicious 等等… 于是在《Kid A》中,你能感受到的是极度抽象飘渺的音乐氛围。

从《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中 Yorke 如泣如诉的娓娓道来,到《National Anthem》中 vocal 的声音逐渐被爵士乐混奏所覆盖;从《Idioteque》中的俱乐部电子舞曲元素到全专尾声的电子模拟弱化白噪音——Radiohead 可以说是完全背离了摇滚乐的宗旨。然而,看似在玩 “商业自杀” 的《Kid A》仍然破天荒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再一次稳固了 Radiohead 不可动摇的音乐地位——发布首周就获得白金专辑认证,同步登上英美畅销排行榜冠军,并且再度拿下了格莱美最佳另类专辑和年度专辑的荣誉。直至今日,《Kid A》仍被认为是千禧之交最伟大的专辑之一。

社会反思造就伟大艺术

《Burn to the Witch》MV

纵观历史上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乐队,除了音乐上要登峰造极之外,音乐内容上更是要传达出能够响应时代精神的讯息。其实从《Creep》开始,关于消费主义、自恋及伪善的主题就隐隐潜在了 Radiohead 的音乐之中了,更不用说前文大篇幅介绍的《OK Computer》中显而易见的科技弊端之概念。尽管在音乐性质方面,从 2003 发行的专辑《Hail to the Thief》开始 Radiohead 就没有像之前那般跨越式的转变,但这支乐队始终将政治化、反乌托邦的话题贯穿在诗歌般的词句,不断警醒着众人。

《Hail to the Thief》(鹊贼篇),这个取自于村上春树《发条鸟年代记》中的名字,就反映了 Radiohead 对当时美国总统小布什上任的质疑。“黑暗会笼罩人类,而人们根本不自觉。他们觉得自己正在伸张正义,但这就是法西斯和无知的开端。这对我而言,才是真的 ‘贼’。”  Colin Greenwood 曾这样解释到其中的概念。拿时间较近的专辑《A Moon Shaped Pool》来说,《Burn to the Witch》中的词句也被解释为是对特朗普排外主义行为的暗讽。

《Burn to the Witch》单曲封面

《Hail to the Thief》专辑封面

除了深刻剖析政治痼疾的歌词之外,Radiohead 的专辑封面艺术也是可圈可点的,且几乎每一张封面都旁敲侧击地反映出社会议题。这些封面艺术全部由 Radiohead 的非官方 “第六人” Stanley Donwood 所作。作为从 1994 年 EP《My Iron Lung》开始就与 Radiohead 形影不离的艺术家,Stanley Donwood 实现了 Radiohead 音乐意图的具象化表达及呈现。就拿前文提到的这些专辑来说,《OK Computer》封面中的电脑生成拼贴画抽象迷离地刻画出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城市;《Kid A》中的冰山是对冰冠融化、气候变化的严峻思考;而《Hail to the Thief》则仿照了好莱坞的路标图案,密密麻麻的词汇是围绕反恐战争进行的政治讨论。

再看看 Radiohead 生涯中所参与的政治与环保行动:在乐队网站上传递反全球化的信息、“占领华尔街” 运动、援助波斯尼亚难民、海地赈灾… 直至今日仍在为对抗气候变暖贡献力量,Radiohead 不仅把自己的主张透过歌词传递,更是身体力行地影响着大众。

 

(图片来源:John Spinks)

谈论起摇滚历史中最具影响力的乐队,Radiohead 确实得给 Nirvana、The Beatles、U2R.E.M 之类的史诗级乐队让边站。但无可否认的是,Radiohead 绝对是 90 年代最具先锋意识的乐队之一,且这种意识存在于音乐、歌词、艺术等等的每一处。他们甚至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传统音乐市场的游戏规则。即便是在专辑售卖模式方面,他们也早早地开创了 “pay-what-you-want” 网络售卖形式的先河,在无预告的情况下于乐队的官方网站上开放专辑《In Rainbows》的数字档案下载,价格全由乐迷自行决定。2011 年的专辑《The King Of Limbs》甚至还特别以报纸的形式发行:

(图片来源:The Best Part)

无限的创想和特立独行的做派正是 Radiohead 吸引人的地方。也难怪连 Kanye West 这样的嘻哈音乐人、时尚届的高桥盾和 Dries Van Noten 都拿 Radiohead 作为自己的灵感源泉。电影圈的诺兰兄弟就更不用说了。作为 Radiohead 的长期拥趸,Jonathan Nolan 时不时就要夹带 “私心” 地在电影中放入 Radiohead 的 soundtrack。单单拿《西部世界》里出现的配乐举例,就有《Fake Plastic Trees》、《No Surprises》、《Exit Music (For a Film)》、《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这可能还是不完全统计)…

这些年来,Radiohead 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大动作了,成员们更多时候也都是忙于自己的个人项目,偶尔也会一起参加个音乐节。Radiohead 这个名字的出现也许再也不会像数十年前那样掀起壮阔波澜,但那又怎么样?他们的超前音乐造诣早已在摇滚乐坛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印记。

不能错过的内容

Radiohead 的知名专辑《Kid A》6 大封面画作正在展出
生活 - Sep 22, 2021 by Tanya
不知不觉,《Kid A》已发行了 21 周年了!
Radiohead 将在 YouTube 释出多场演唱会影片
生活 - Apr 9, 2020 by Claire.Xu
首场将释出的是 2000 年在都柏林的演出。
《OK Computer》试样被盗后,Radiohead 上载 18 小时长度 Demo 供试听
Ye、Ty Dolla $ign、North West 合作歌曲《TALKING》MV 正式发布
MARKET x EASTPAK 全新多功能包袋系列发布
时尚 . 生活 - 23小时前 by Vera
便捷生活的潮流之选。
STAR WARS x adidas 特别款 Stan Smith 发售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