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德国高端机能品牌 ACRONYM® x Nike Air Presto 疑似官方图片的曝出,宣告着他们与 Nike 的第二回合之 “交手”,即将正式登场。

ACRONYM® x Nike Air Presto
如同之前合作的 Lunar Force 1 一样,擅长进行 “机能化改造” 的 ACRONYM®,这次把链接着 Nike 复古与创新设计的 Air Presto 大刀阔斧的改动了一番:防水拉链、网面内靴设计、几何压胶… ACRONYM® 拿出了做服装的态度,做出的却是一双颠覆风格的作品。人们笑称,这也许会是他们唯一买得起的 ACRONYM®。
玩笑归玩笑,这也让我开始反思,ACRONYM® 是怎么把这种独特的,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定义能概括的设计元素,作为 “风格”,并影响了一群人的?(毕竟它真的很贵)所以,在他们穿得越来越像 “未来忍者” 之前,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现在大家都在穿、想穿、想看人怎么穿的这些所谓“机能服”。

虽然没发售,但早前人家已经穿上了,并以“正确的打开方式”搭配这双鞋子
其实作为所谓的 “机能品牌”(如果非要把 ACRONYM® 的风格做出定义的话),它到底还是流着德国的血液。这就直接表明一件事:有着深厚的工业背景,从诞生起,就足以令它成为机能品牌的一种新标准。换句话说,ACRONYM® 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它的出现,让那些只是简单的防防水、多做几个口袋就与 “机能” 挂上钩的品牌们,也纷纷开始了反思,甚至发生改变。

所以,用 “机能” 二字来形容的话感觉远远不够完整,我觉得更多其实是“工业军事的赛博朋克”,而这一切,还得要从一部游戏开始说起…

服饰风格的灵感,是启发自虚拟游戏

你或许想不到,对于这种风格的兴起,其实与电子游戏有着深刻的关系。1998 年,日本著名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重启了《Metal Gear》系列游戏,在 PlayStatioin (也就是 PS 1 代)上推出了全新作品《Metal Gear Solid》(又称合金装备、潜龙谍影,以下简称 MGS),而整个游戏背景也被设定为后工业时代的战争,所以你能看到的元素,都是跟工业军事有关的。
同时,这部著作也是经典的赛博朋克作品( Cyberpunk ),充满了赛博朋克中虚拟世界、人工智能、仿生人及基因工程等等的惯常元素。

《METAL GEAR SOLID V》

《MGS》系列制作人,小岛秀夫
在游戏刚推出的那个时候,索尼的 PS 仍是最为强大的家用游戏机,而有了性能的依托,从可玩性到剧情都相当优秀的《MGS》引起了极大反响。其中,由新川洋司担纲的人物设定深入人心,而其中以生化忍者 Gray Fox 为代表的人物设定,应该算得上是如今所有类似画风的 “始祖”。

《MGS》系列中的人物设定,新川洋司(如今在小岛秀夫独立工作室中担任艺术总监一职)

《MGS》中的生化忍者 Gray Fox
说得具体点,新川洋司在《MGS》中呈现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 “装甲” 概念。在他的笔下,这些装甲没有了往日的 “方块” 感,取而代之的是流线型设计,和肌肉纹理的呈现。

新川洋司颠覆了人们对于游戏机甲的 “笨重” 概念;图为新川洋司前不久为“EVA x 哥斯拉”企划所作的作品

虚实结合,也许从某种角度上是对新川洋司作品的实现
有趣的是,痴迷这种画风的人们,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 —— 蒙面。这种保护性行为,不光能够带给自己安全感,同时也不断地将自己 “非人化” 。这么看来,穿着这些未来工业军事服饰的同时,不正是一次变相 “Cosplay” 的过程么?如果我表达得不够具体,请看下图:




不吹不黑别误会,我想说的是:人们常说 “二三次元隔堵墙(指游戏、动漫文化爱好者与非爱好者之间的隔阂)”,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可逾越。在《MGS》及其类似风格之电子游戏、动漫的影响下,也不一定要毫不保留地 Cosplay 。很多人都会从中得到相应的灵感启发,令爱好者们可以用理性的方式,把这些适用于日常的工业军事元素带入生活,而不是只从外形上追求单纯的 “化身感”,尽可能地在一切日常生活中,以最合理的方式来接近游戏人设。所以这么看来,科幻电子游戏中的元素,和我们概念中所谓的 “未来感”,并没有差池,所谓的 “墙”,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一个抬腿可跃的台阶。

以工业军事元素表现一种虚实结合的“赛博朋克”
说过了 “面子”,再解释一下当中的“里子”。
刚刚提到, 《MGS》 是一部以后工业时代战争为故事背景的“赛博朋克”杰作,因此,在这一群爱好者的身上,你能看到甚浓的工业军事味道之余,也能看到关于虚拟的赛博朋克写照。

他们用繁杂的金属部件、尼龙制品以及代表未来的新型面料,以及把一些更加具有造型感、实用性的部件挑选出来,以此表达游戏里那种工业军事的感觉,也是你所看到这些服装 “功能性” 背后的核心。


在这些产品中,“辅料” 的意义变得尤为重大,判断一件外套有多强的 “机能性”,全靠它们
比如,ACRONYM® 不光给他们的每件服装起了非常 “工业化” 的名字(以缩写、数字代号为主),就连不同规格的拉链、魔法扣,都一一进行了命名。

用在 ACRONYM® x Nike Lunar Force 1 上的这条看上去像是 “未完成” 状态的拉链名叫 3rd-Zip

某社交媒体上,一位重度后工业风爱好者 (疑似 ACRONYM® 辅料供货商 )曾把 ACRONYM® 上常用的魔法扣钉在了 C.E. 的夹克上,不得不说,毫无违和感

招牌式的魔法扣,也出现在了 ACRONYM® 与 Nike 尚未正式发售的 Sample 上

说到底是种赛博朋克,如果没有了虚拟世界的元素,那当然是不能成立的。因此这些爱好者们也会在现实当中进行虚拟渲染,将虚拟世界的人设结合到品牌型录甚至是自拍里展示,打造一种虚实穿插的赛博朋克(当然你在现实中看到的他们还是现实世界里的普通人…)。

这个姿势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爱好者重新设计的 NikeLab ACG 型录,简直毫无违和感

除了 ACRONYM® 以及 Errolson Hugh 以外,很多爱好者都喜欢用虚拟元素来装备自己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说不上这些所谓的高科技面料、实用口袋、一衣多穿或强大的拉链(数不完了)……会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具体的便利,但这股在机能服装上刮起的 “赛博朋克” 来势之凶猛,也并非只是昙花一现。不然 ACRONYM® 主理人 Errolson Hugh 也绝不会没有缘由的就被 Stone Island、始祖鸟(Arc’teryx)这样主打户外、机能、高科技面料的 “老牌” 邀请,分别打造出 Stone Island Shadow Project 与 Arc’teryx Veilance 这种高端机能支线了。

Stone Island Shadow Project by Errolson Hugh

Arc’teryx Veilance by Errolson Hugh
对,虽然你也可以说 Hugh 这种“把自己经手的品牌全部做成一个模样”的做法有些不厚道,但这种被人们认为相当个人化的行为,在我看来却是企图变革“机能服”品牌的未来,让他们变得更为“赛博朋克”(你可以看看现在的 NikeLab ACG 的型录,已经很接近了,就差在没有太多虚拟渲染而已)。虽然现在这种形态(工业军事)的“赛博朋克” 依旧属于小众范畴,但 10 年后会不会人人都穿成这样,谁说得准呢?想来也真是感慨,两三年前,各大户外机能品牌还都为了“谁的面料更强”而“打”得不可开交,现在,他们却又都站到了一个起跑线上。
至于 Hugh ?感觉他更像是在起跑线一旁打号令枪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