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在全球球鞋圈内享誉盛名的 Sneaker Con 来到了上海,想必有不少朋友都前往现场打了卡。从品牌发布新款球鞋,到人人都可以在现场摆卖自己的球鞋,几乎和球鞋相关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如果你有去过的话,应该在 B2 馆里面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作品:《The Cháo Destiny(潮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潮流版《清明上河图》”,几乎每个路过的人都会在这里拍照打个卡。除了画作的展览、发售之外,这次国内知名的潮流鞋服和艺术品经销商燎原 DIFFUSION 还把作者 Way Fung 请到了现场,为粉丝做签售、聊创作背后的故事,我们也得以有机会和这位平时鲜少露面的艺术家聊一聊。
Way Fung 用笔点着的这位就是 Jaysse Lopez 了
都说 Sneaker Con 是全球 Sneakerhead 的聚集地,一点没假。因为就在我们采访前,还出现了 “打破次元壁” 的事件:画上的这位名叫 Jaysse Lopez 的知名 Sneakerhead 出现在了现场… 于是就出现了图上的这张合影。
(图片来源:Facebook)
这幅作品最初被大家所认知,我想应该是来自于 Nike Air Max Day 上展示的《The Destiny of Nike Air》,对吧?毕竟 “安利王” 藤原浩都站在这幅作品前合了影发到社交媒体上,一下子就带起了流量。
Nike 合作版本中所有人脚上的鞋都换成了 Air Max(图片来源:Digiway Gallery)
很多朋友可能到现在都还不太分得清《The Cháo Destiny》和《The Destiny of Nike Air》之间的差别,我们先来和大家讲解一下:后者是专门为 Nike Air Max Day 打造的版本,所以所有人物穿的鞋子都是 Nike Air Max 系列,就连原本漂在河上的 KAWS Companion 也变成了一块气垫。
而根据作者 Way Fung 本人的透露,《潮代》这一系列一共创作了有 3 个版本,这次展出的也是为 Sneaker Con 专门改造的版本,这些版本之间具体都有哪些差别呢?往下看看你就知道了。
Way Fung
艺术家
「 《潮代》展示的是我自己的故事 」
据他本人介绍,第一版大约有 343 个角色,随后两个版本有所添加、改动,大约有 350+ 个角色
从这次的作品开始吧,创作《The Cháo Destiny(潮代)》的灵感是什么?
之前我帮台湾的一家潮店 “The Corner 33” 做了一幅画,是用了《最后的晚餐》来做灵感的。因为我之前也会找一些老画来做二次创作,比如梵高的《卧室》,去创作了一家摆满潮流单品的卧室。在完成之后,我又思考是否能够让自己的创作更上一个 Level,所以我就想尝试一下中国画,然后就选择了最著名的一副,那就是《清明上河图》,以此为灵感进行创作。
Way Fung 为台湾 The Coner 33 创作的巨型灯箱(图片来源:Digiway Gallery)
之前为什么会选择用油画的形式来进行球鞋创作?
做《The Hype Supper(最后的晚餐)》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灯箱,是 5*2 的比例的。我们讨论过后,了解到他们是想做一件东西来致敬各个设计师。那我想,有这么多位知名的设计师,同时这个尺寸又是比较长的画幅,就提议说干脆做《最后的晚餐》吧,是因为它的尺寸,而不是形式。在做《最后的晚餐》的过程中,最难选择的就是该让谁坐中间耶稣的位置,这个我们纠结了很久,最后就选择了一个宇航员的角色让他坐中间。
在《潮代》中 Tom Sachs 终于摘下面罩(图片来源:Digiway Gallery)
其实在《潮代》里面我有提到那个宇航员是 Tom Sachs 来的,我在《最后的晚餐》里也埋藏了一些线索,那幅画里面也出现了 Mars Yard 的元素。但是我没有点明宇航员到底是谁,因为我想他就是一个抽象的角色,而不是指具体实在的人。
(图片来源:Digiway Gallery)
选择梵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来自荷兰,梵高也是荷兰人,同时他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画家,自己也看了很多他的画。他那副《卧室》原作是没有人在里面的,也比较空。而我自己当时又喜欢球鞋,我自己的房间里就摆满了球鞋。那我就想,为什么不把球鞋摆到梵高的卧室里面呢,然后我就以此为灵感创作了那幅画。
上图为第一版,下图而 Nike 合作第二版(图片来源:Digiway Gallery)
《潮代》里面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细节是哪个?为什么?
《潮代》其实有两三个版本的,而所有的版本都有我们一家人在里面,包括我自己、我太太和我女儿。第一个版本就只见到我抱着我女儿,旁边站着我老婆。而第二版 Air Max Day 版本则是能看到我牵着我女儿,而我太太已经怀孕了,有这个变化在里面。
完美的致敬(图片来源:Digiway Gallery)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而且有变化的就是 Stan Lee 的部分,因为我最开始只做了几个角色:蜘蛛侠、浩克、钢铁侠、索尔、美队,还有金刚狼。但现在因为《复仇者联盟 4》上了,我就加了很多新角色进去。其实我画的每个角色都很深刻,每一个我画进去的角色,我都有做功课,比如这个人的背景故事是怎样的、他应该和哪一个角色站在一起、他们之间有什么互动。
图为现场展出第三版;家人是 Way Fung 在《潮代》中不变的主题,每一版都带来新的变化
这幅画里面还有没有什么没有被人发掘的秘密彩蛋?
最开始的画里我老婆抱着一颗龙珠,然后因为她怀孕了,就变成了我抱着龙珠,那是一颗七星龙珠,因为我女儿是 17 年 7 月 27 日出生的。你可以仔细找一下,我把七颗龙珠画在画里的不同地方:七星龙珠在我手里,还有六颗需要观众去慢慢找了。
Way Fung 表示《最后的晚餐》里他最喜欢的设计师是 Jerry Lorenzo
通过这幅画,你想要传达一种怎么样的思想?
之前做《最后的晚餐》,是因为他们想致敬那些设计师,而这幅《潮代》则是展示了我自己的故事。我想去致敬那些对我有过影响的人,我所经历过的事情。同时也可以看到我所来自的地方,比如画里面的 7/11 便利店,它的名字是 “七仔”,因为香港人习惯把 7/11 叫做 “七仔”;还有一个就是我来自阿姆斯特丹,所以在画里也可以看到阿姆斯特丹街头马路边上用来隔离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柱子。
个人风格更加浓厚的《最后的晚餐》
这次和你之前创作《最后的晚餐》时,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创作的风格不一样了。我之前做《最后的晚餐》的时候,创作风格都是采取三角形构图。而这次《潮代》则不是,因为我首先要保证我这幅画里面的人物角色是能够被看清的。所以我需要去探索研究出一种风格可以让我更容易地去把一个人物的角色画出来并且一眼就认出他。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 潮流这个东西,不是说非得是独一无二才显得潮 」
Way Fung 也表示现在的年轻人过于追求 Hype,会导致 “雷同率” 过高(图片来源:Sneaker Con)
我发现你的作品经常会使用到 “Hype” 这个词,有的人觉得这个词现在有点贬义,你对于这个词怎么理解?
我觉得不是贬义,潮流这个东西,不是说非得是独一无二才显得潮。大家其实都是跟着潮流风气走的,现在很多年轻人虽说是跟风,但他们也会花些小心思让自己看起来和别人有一点不一样,比如说我刚刚看到有个穿鸳鸯鞋的。所以虽然大家大方向都是跟着潮流趋势走,但彼此还是独特风格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不是贬义,反而是每个人在跟着潮流走的前提,各自去做 Mix & Match。
所以如果让你去选的话,你会做一个画里面一样 Hype 的人,还是不能被画所定义的那种风格?为什么?
当然多点自己的风格会好点。很多时候跟风不是不好,但不要变成盲目跟风就行。比如有些单品,你明明觉得不好看,或者不适合自己,但看到他很火很潮,那你也去跟着买跟着穿。那我觉得就有问题了,因为如果说这件衣服不是这个牌子的,没这个 Logo,你还会穿吗?盲目跟风我觉得很不好。
你已经以几幅世界名画进行创作了,也越来越找到感觉了,接下来还有什么计划可以跟我们透露一下吗?
暂时没有创作计划,因为做一副作品对于我来说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大概要 4 个月左右。《最后的晚餐》我是去年 7 月做的,一直到 12 月才完成。推出市场后反响还不错,后来 Nike 就找我帮他们创作 Air Max Day 的东西,那我就又从 12 月做到大概 3 月底。
现在 5 月中,我一直还在继续着《潮代》的 Project,所以其实我还没有完全闲下来。有一些新的想法在我脑海里了,但我还没来得及好好整理出来。我接下来会在上海北京这两个城市好好逛一下,我自从做了《潮代》这个 Project 之后对我们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所以也想借此机会到处走走,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灵感。
虽然 Hype 不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聊天的过程中,Way Fung 也向我们表达了对于年轻人过于追求 Hype 的担忧,如果你本周末也有来到 Sneaker Con 现场,应该有所体会。毫不夸张的说,现场 10 个人里面,有 4 个穿 YEZZY、2 个穿 THE TEN,如果你穿着这两个系列的鞋到现场,会发现低头全部都是熟悉的样子。
穿球鞋原本算是一种 “标榜个性” 的体现,现在却迷失在了无尽的重复当中。过分的追求 Hype 导致了一双球鞋的话题度价值远超原本的价值,消费者所花费的溢价并不是用来购买那份稀有度、设计感、质感上,而是用在了社交网络为其赋予的话题度上。在这样一个略显 “病态” 的消费环境当中,雷同、撞衫、撞鞋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情况。
如果我们能够为 Hype 想象一个美好的未来,我觉得可能就像这幅《潮代》一样:虽然每个人都可以用 Hype 来形容,但是每个人的风格却不能用相同的词语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