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月初 51 场演出后, Justin Bieber Purpose Tour 巡演票收已超过 70,000,000 美元,以即将开幕的日本站为例,原价 24,000 日元的 VIP 席被黄牛标价 150,000 日元后仍不乏粉丝捧场,这种号召力,难怪打着巡演旗号的 Purpose Tour Pop-Up Store 也逢开必爆。

国外某位粉丝横扫 Pop-Up 的战绩
见偶像一面、历史三四小时就得豪撤千数美元,部分人更横扫了 Pop-Up Store ,再花上千美元把巡演的回忆(衣服…)带回家,在长时间的肌肤之亲下(就是穿在身上咯),甚至都能被理解成是物超所值的。
一种回报更高的明星周边贩售模式

我们其实很早就开始接触这种所谓的 Fan Merch ( Merchandise ,卖给粉丝的商品),不论是官方推出、还是流动小贩在演唱会门口叫卖的照片、海报等偶像纪念品,都能以 Fan Merch 概而论之(就是官方与盗版之分),相信你在看本地歌手的演唱会上都有遇到过。

回到 Purpose Tour Pop-Up Store 上,里面卖的,就是一些官方发布的巡演纪念服,与以前我们在演唱会小摊位、花百来块买几张偶像演出相片、买件纪念海报相比,则显得是一个商品更完整、更系统化的贩售模式( Fan Merch + Pop-Up ),这甚至可看成是一种高回报的商业模式,说白一点,就是把它变成一盘大生意。
现在,尽管不同步于巡演的演出时间,偶像也能以 Tour Pop-Up 之名义,开设出为期数天的店铺,在演出前后的时间段内大卖周边产品,为巡演增加更加可观的收入。

尽管一开始就没打算卖便宜货,但也能卖得爆好

粉丝大排长龙,警察都出动栅栏与警戒线了
对于这个摆明是圈钱的 Pop-Up Store ,粉丝给出的热烈反应也真够令人目瞪口结的。虽然还是有一些人觉得这些产品纯属是在扯蛋,其中也有 Bieber 的粉丝在 Youtube 上因为高昂定价发表出“爱莫能助”的感言,但这目测不足以唤醒另外一帮沉醉的粉丝,成群结队的粉丝团每次都把 Pop-Up Store 围个水泄不通,还有上面所说的横扫货架,各款一件统统买走。

从早期 110 美元的 T-Shirt 再到 300 美元的 Bomber Jacket ,似乎都在明码实价的告诉大家,这巡演系列的 Fan Merch 从开始起就不打算走亲民路线。为美其名, Justin Bieber 更找来了心仪品牌 FEAR OF GOD 主理人 Jerry Lorenzo 来监制这次巡演系列的产品。在 Bieber 长期穿用的情况下,能接受 FEAR OF GOD 的 Bieber 粉丝都应该默认了 FEAR OF GOD 的高价,只要挂上这个名字(真的只是挂名而已,跟 FEAR OF GOD 品牌没有关系), Purpose Tour 的定价对于他们来说也显得十分顺理成章,但这也针对少部分人罢了。


对于大部分不了解 FEAR OF GOD 的粉丝呢?是什么东西让他们自愿掏出钱来?设计上的好看与不好看是见仁见智的,我想大部分粉丝也没心思去管 Fan Merch 中含有类似 Vetements 影子这种关乎品味元素的事。相信最能打动粉丝芳心的,除了那张 Justin Bieber 的脸以外,还有另外一些“招数”:例如衣服上印着 STAFF 、 SECURITY 字样,有种令你融入成为巡演一份子的亲切感觉;又例如在一副诚恳表情下的 Sorry 字样(同名歌曲),或多或少也暗示着 Justin Bieber 因丑闻不断而决心改过的态度,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何况这只是一件衣服,都是让粉丝买账的小套路。

基本上真正的消费者都是女粉丝…

一路走高的价格,还进入高端时尚百货里卖

Purpose Tour Pop-Up 联手 Barneys 的合作系列
原本以为这样的定价已颠覆了大家对 Fan Merch 以往的价格印象,殊不知这种外援设计师的 Fan Merch + Pop-Up 模式,还能联手其他单位再搞一把噱头,像最近与高端时尚百货 Barneys 展开的合作系列。

带有 FEAR OF GOD 标签的 Purpose Tour Pop-Up 系列
原本售价 100 美元的 Purpose 运动裤已经不便宜了,联手 Barneys 后纵使加入了 FEAR OF GOD 的标签,设计相差无几的款式,价格也一下翻了 3 倍之多,卖到 325 美元(据其他介绍是因为面料不同了)。贵价的款式也在不断增多,像 1,695 美元的皮衣和 2,100 美元的法兰绒格纹外套,就连印着 Manson 样子的复古感背心都卖到接近 200 美元的关口(古着店里 200 美元足够买走一袋了吧),我猜可能连 Manson 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也觉得挺不可思议,一个基督徒穿着 Manson 样子的衣服…

然而,这次也是从真正意义上把 FEAR OF GOD 一并融入了,加入了 FEAR OF GOD 衍生的 Mix Grunge Look 及摇滚主义后,除了再次刷新 Fan Merch 的惯常定价以外,也令这种偶像产物沾边于时尚美学(可惜 Justin Bieber 还是个唱 Pop 的歌手…)。
不过,看看已经消费了一把的那些粉丝,有几个是真正理解或愿意了解这些所谓的文化衍生物?尽管如今的网络上已有千千万万种解释,但在大部分粉丝的眼里,还是只有 Justin Bieber 这个人而已。

难免令人疑惑,这种高价消费偶像产物的行为,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丧失理智?
这里面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主要还是离不开时下年轻人的糜烂生活风气,价值观的扭曲以及挥金如土的生活习惯。在浮躁、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种种信息的诱惑都足以令视线变得飘忽,也令人难以培养出真正的爱好及向往。之前也说过,没有对某种爱好或文化产生出向往、归属感的人,就越容易被各种流行现象给牵着鼻子走。
一句到尾,崇拜偶像明星,适可而止的度是可以成为生活中调味的部分。不过,一旦成为生活的全部甚至变成极端的“信仰”,丧失理智亦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