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球鞋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快速的发展下无疑吸引了广泛的受众,同时也提供给了每个品牌更多的机会。近年来我们见过不少原本小众的宝藏品牌逐渐火热,但与此同时也同样有一些曾经红极一时,却未能借助如今大好环境下席卷重来的品牌。

比如…visvim。

品牌早期能够在全球市场中普及开来,很大程度上是借助鞋子这一品类的走红,在不同阶段和时期也制造出了不少「爆款」单品,比如最富盛名的 FBT、CHRISTO 等等,相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仍然有着很深刻的记忆浮现在脑中。

毫无疑问的是,visvim 曾经拥有过一段辉煌岁月,尽管如今它仍然有着忠实簇拥,但显然已经不能算是大众市场的宠儿。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需要从价格、穿着体验、品牌风格体系、市场大环境等等多种因素考量,但作为一个口碑和质素一直都不错的品牌,我们是否可以期待它能重新被更多的提起呢?

于是,我们找到了几位曾经或是现在仍然是 visvim 的忠实信众/消费者,带着「visvim 的鞋款为什么不火了?」的问题,与他们展开了一次闲谈…



「 里原宿文化对我们这些人的影响是很深的,visvim 最早其实也是其中一部分 」 – DrJoe


Via COMPLEX

最开始先来聊聊几位最早是怎样开始接触到 visvim 的吧?

tom 猪猪:大概是 05,06 年吧,那时候上 cn-kix 论坛里面会有穿搭、交易市场,最开始的潮流知识都是在那里得到普及的。

DrJoe:我还在读书,大概是 04 年左右。那时候里原宿文化对我们这些人的影响是很深的,主要是 BAPE®、NBHD、UNDERCOVER、NUMBER (N)INE 这些品牌。visvim 最早其实也算是这个小团体的一部分,会和其他牌子互动做很多联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开始关注了。当时我也在 cn-kix 做潮流区的版主,版里经常也会讨论这些牌子,visvim 是其中之一。

Dika:最开始也是通过对里原宿的关注而接触到的,大概也是 05、06 年左右吧。

visvim x Undercoverism x fragment design 的合作 FBT 系列 | Via COMPLEX

那个时候 visvim 在国内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非常小众吗?

DrJoe:是的,其实整个里原宿文化的牌子当时都属于很小众的品牌,visvim 在这些品牌里就更小众了。

tom 猪猪:我觉得只有 cn-kix 上的人才会关注吧。

Dika:是的。那时里原宿的潮流氛围对 visvim 帮助挺大的,尤其是当时有藤原浩这种大佬的扶持,让很多港台明星都跟着穿,自上而下对我们这种潮流蚁民来说,有明星演绎后就更容易让我们从杂志、网站的报道里面看到了。

Dika:现在提起 cn-kix 有点「爷青回」的感觉了。

tom 猪猪:因为我是北京人,那时候接触的潮流信息就不如广东、香港发达,感觉全靠 cn-kix。

Dika:香港是比较发达的,这些东西从一些香港的潮流杂志流入,一路向北…

是否能唤起你的一些记忆? | Via Google

对这个牌子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DrJoe:第一印象是很特别,因为那时候普遍是运动鞋,visvim 的鞋有很多正式的鞋款或者受到印第安风格的影响,所以和其他牌子区别还是蛮大的。

tom 猪猪:与众不同,感觉低调且特别,很有品味。

Dika:总的来说应该是可以给当时的我带来独特身份的一种印象,用人话说可能是「装 x」?

tom 猪猪:这个说法很对😂。

Dika:那阵子应该刚出服装线..对 visvim 的概念可能还只是一个做鞋的品牌,品类上和其他里原宿品牌就很不一样了。发现这牌子是跟那些正儿八经的运动鞋完全不一样,也不是市面那些普通的鞋履品牌,但有些鞋子仍然留有运动鞋那味儿,有些更特别点甚至看都看不懂。第二就是贵价吧,还有极个别明星在穿的印象,其实就是满足了当时的虚荣…

看不懂的话,是不是就代表着当时还不太能接受那种风格的鞋子?

Dika:我自己是的,因为那时候我看年轻人穿的都是什么实战篮球鞋、CONVERSE 之类的,屌一点的就穿 Dunk 之类的限量 life style 球鞋。但 visvim 早期就有很多很成熟的款式,跟运动鞋明显不一样,一看就想到「这是年轻人会穿的鞋吗?」那种感觉,所以有些确实看不懂…

DrJoe:我一开始就是很喜欢的,因为当时喜好里原宿文化的人穿着方式是很相似的,这样的牌子出现给予了我一种不同穿搭的可能性。

陈冠希、余文乐与 visvim FBT | Via Google

tom 猪猪:当时我觉得整个 cn-kix 都挺接受的,但是大众消费者还不太接受吧。到现在我也觉得大众不是都能接受,女生就更少了。之前很长一段时间,vv 应该就是三大类型鞋:FBT、Chirsto 和 Hockney。

Dika:冠希和文乐的作用力,这几款确实也算是两位在那个时期里穿得比较多的…



「 当时干一个月暑期工都未必能赚到买 visvim 鞋子的一半钱… 」 – Dika


Via visvim

之后…多久开始真正成为消费者的?

DrJoe:我当时看到时候很快就购买了,第一次买的就是 FBT,之后陆续也买了 5、6 双。

tom 猪猪:我应该是 07 年底还是 08 年上半年,就是毕业开始工作了,才开始觉得可以消费一下了。

所以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吗?

tom 猪猪:对,简单来说就是当时买不起。

DrJoe:当时我还在读书,没有自己的收入,还好家庭给予的资助还是比较多的,能让我在填饱肚子之余购买一些有兴趣的服饰和鞋类。之前自己也有收藏球鞋的习惯,球鞋市场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的,所以也转移了一部分买球鞋的预算到 visvim。

Dika:我是在关注不久之后其实就入手了。visvim 最开始阶段普遍鞋款的「起步价」大概是 2 万多日币,在日本当地这价格其实很正常,不过换到这边的收入来看就很贵了。千禧年代中期,一双鞋子加上代购费就要 2 到 3 千,当时干一个月暑期工都未必能赚到一半钱…

tom 猪猪:我到现在我都记得,当时 cn-kix 有人卖一双民族 w7,2500 还是 2800 元左右,那时候我是真的买不起,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既然这样,花这么多钱买这双鞋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

Dika:这个问题很好,但其实没啥理由的。

tom 猪猪:哈哈哈。

DrJoe:就是觉得它很特别。

Dika:感觉那阵子根本就没什么作为购买理由的说法,只想着能帅就完事了,年轻…

就是单纯因为帅吗?

tom 猪猪:不,我的理由最简单:尺码和价格合适。那时候,女码的 vv 很难买,男鞋可能有钱就可以,但是女鞋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如今 visvim 也拥有了女装线 | Via Superfuture

所以,到现在买过多少双?

DrJoe:具体多少双记不清楚了,应该是在 30 到 40 双左右?

Dika:我应该十个手指能数完。

tom 猪猪:我现在家里应该有 30 多双,拥有过的差不多 50 双吧。

tom 猪猪向我们展示的部分 visvim 鞋款 | Via tom 猪猪

最偏爱的款式是?

tom 猪猪:我自己的话,Virgil。

DrJoe:其实很多款式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喜好,现在我最喜欢的是 Brigadier。

Dika:硬要选的话,Christo?因为可以连腰都不用弯,穿起就走。

Christo,visvim 最被人熟知的款式之一 | Via visvim

现在还会穿嘛?

DrJoe:会的,这是个和我(个人风格)很契合的品牌,也很喜欢它的品质感和容易搭配的特质。

tom 猪猪:我一直在穿,但次数也不算多,日常还是 Addict、Nike 和皮鞋多一点。

Dika:早不会了。

DrJoe 的日常搭配 | Via DrJoe

是因为这么多年喜好变了吗?

Dika:是因为后来觉悟了(也可能是踏入了这个行业导致的原因吧),发现 visvim 的所有东西根本就不是我这种气质能驾驭的,其实穿上后自我感觉反而变得不自在…

tom 猪猪:上班不能穿,还有就是穿 vv 顾虑太多了。

顾虑指的是?

tom 猪猪:就是你如果想穿 Virgil,就得固定的裤子和外套才好看,出门不搭配的情况下随意选择一双鞋子的话,不太会是 visvim。

Dika:另外…visvim 的鞋子不太具备舒适度,对我这种平时穿球鞋的人来说。

tom 猪猪:是的!



「 visvim 的搭配需要顾虑很多,但并不是非要穿一身才有那味儿 」


John Mayer | Via Grailed

说到这个,其实很多人都觉得,visvim 得要「穿一身才有那味儿」,你们也认同这个说法吗?

tom 猪猪:不认同。只要搭好,淘宝 100 元的裤子也能和 visvim 穿在一起。

DrJoe:我也不太认同。visvim 的灵感大多来源于美国文化,以及它和日本传统工艺和材料的融合,所以这个类型的品牌很多都可以搭配。

与 KAPITAL 同样能够搭配在一起? | Via pancho and lefty

所以你们大概的意思是,不需要一定是 visvim,只要风格不冲突就可以搭配出效果?

tom 猪猪:对。我更认同的观念是,风格的统一或者是服饰鞋子的使用最大化。

DrJoe:比如我自己经常穿的美国品牌 RRL、 日本品牌 Porter Classic,还有我不经常穿的 KAPITAL 等等,只要是设计灵感和工艺相似的品牌,是很容易和 visvim 搭在一起的。我认同 visvim 穿一身有它的味道,但是我不认同那个「才」字。我觉得 visvim 是一个很好搭配的品牌,这也是它的优点之一。

Dika:我倒是挺认同这个说法的哈哈。我觉得应该是源于每个人对服装历史、品牌观念的理解差异所导致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其实大部分人在搭配的考究上,偏好的范围就是颜色和版型…一般符合这两点,很多东西其实就可以搭在一起了。但我觉得这「要穿穿一身」的说法,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来理解:

比如你是一个美食专家,你其实会因为了解美食特性、厨师想法之后,给予到自己更多的条条框框。很多食物、器皿和烹饪方式因此变得不协调,连切食物的刀、煮东西的水都要讲究…很多情况下就变得必须以特定方式来处理。日本人似乎很重视这种观念,visvim 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Via visvim

所以这就更考验人们对品牌本身的理解和驾驭能力了…如果你们在看到有人把 visvim 和风格不搭的单品混搭在一起穿时,会有不适感吗?

tom 猪猪:会。

DrJoe:我倒不会,我觉得是人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人,如果能用不同的单品和品牌搭配出特别的效果,反而是很加分的事情。就像我前面说的,其实 visvim 只是要和类似(风格)的品牌和单品才行,相比之下很多设计师品牌的话倒是真的需要和自己搭配。visvim 很多单品其实都来源于一些常见的款式,比如军装的 MA1、M51、M65 等,这些在时尚圈是很常见的款式,visvim 也没有针对它们做很大设计上的改变。

visvim Olive Polar Fleece M65 Field Jacket | Via Oldiver

Dika:我觉得 visvim 本身、或者说中村本身在打造这些产品的时候,其实是有一套他既定的「烹饪方式」,这些产品之间的协调性很高,互相搭配很出效果,但它们和其他产品的协调性就相对变得弱了…从面料肌理、品牌理念、制作工艺以及穿搭风格等等,其实和很多流水工业服饰都不太搭…

tom 猪猪:对,这个我非常认同,这也就是我开始说的,搭配上要顾及很多。



「 visvim 的品牌理念,让喜欢它的人痛并快乐着 」 – DrJoe


Via Flickr

Dika:我之前看中村的访问,提到了一点比较有意思的东西:process of aging,意思大概是指他所有的产品其实都存在这样一种「年轮化」的过程,希望未来能一直流传或使用下去,可能这就是中村口中的 Future Vintage 吧。这些产品在「变老变旧」之后反而变得「更好」,但看看现在很多鞋履和衣服,在变老变旧或者过季之后,反而遭到嫌弃…

我的意思是,visvim 或者中村本人说它的产品在「变老变旧」之后会变得「更好」,不是说旧了的东西在质量上变得更好…而是物品与人之间会因长时间的关联而变得更好,或者说更能让人为一件死物赋予「情感和故事」,更像是精神层面上的好,而非物质层面。当然这可能只是中村自己的憧憬…但确实也有很多人之所以能够对品牌「有好感」或者「一直维持好感」,是因为长时间积累的关系…

但纵观很多现代服饰或流行服饰,都是工业化流水线上的产物,一两季度或者旧了过时了就不想要、不想穿,重点是大部分现代成衣在制作上不太具备人文温度,我觉得这是 visvim 与其他服装在观念上存在较大的一种差异。如果要把品牌观念也考虑到搭配层面上的话,我会觉得很多东西都不太能搭在一起…但同时这样会让人活得很累,所以我还是选择做个现代一点的人。

Via Maekan

DrJoe:我也很喜欢中村,但是我觉得这个只是他讲故事的一种方法而已。情感和精神不是简单地来源或者寄托在一件衣服上,而是我和这个衣服之前的故事。比如我在旅行在哪里的时候,如何买到了这件衣服,我穿着这个衣服做了什么事情,见过什么人,发生过什么事情,这些才赋予了衣服精神上的意思。

其实很多流传下来的经典设计的衣服,最早也是工业化流水线的产物,但是经过时间的累积和不断的淘汰,它沉淀下来了,就变成了经典。就像现在大家津津乐道的 Air Force 1 鞋款都能说出很多故事,但是最早设计出来其实就是简单的运动篮球鞋而已。所以我也不赞同老的就是好的,新的就是浮躁的这个说法,我喜欢创新的观念,现在的创新经过沉淀以后,说不定就是未来的经典。

早先在「old visvim never dies」展示出的一些已经着用几年的 visvim | Via visvim

tom 猪猪:我的理解是,就好像 vv 在拿着这个观念说衣服掉色破洞都是正常。我都是血泪教训,确实有一些老的 vv 鞋子早期不少都是韩国产,中底和外底使用的类似球鞋的工艺用胶黏在一起,这种方式一定会开胶,所以后面 FBT 基本也都是手工制作了。包括去年新出的 Skagway 也升级了,外底中底多了一层包边的工艺。这些我都认同,是希望鞋子可以穿得更久,这也是我愿意花几千买 vv 的原因,觉得可以穿一辈子,穿出来自己的味道,就像和养牛一样,这是我认同的地方。

但也有 vv 的衣服,穿过十次以内就掉色,比如道袍,短袖情况更严重,在我看来就是工艺不过关,不是借口。因为我是做市场的,认同 vv 要树立一个品牌理念,但有一说一,我看得见 vv 的努力,同时也感受得到坑爹的一面。

visvim 手工的天然染色过程 |Via visvim

这就是因为对服装本身的观念有冲突,不过大部分消费者对穿衣服、买衣服,还是从现代、工业化的场景出发去考虑的,自然不能接受。

tom 猪猪:如果因为洗涤或是穿了很久产生掉色都可以理解,放着就出现这种情况,我比较不能接受。

Dika:现代制衣技术上让衣服不掉色的工艺应该是成熟到不能再成熟了…问题是为什么还要坚持用那些会掉色的工艺来做衣服?其实就是品牌精神各有不同,导致了大家使用不同的工艺技术制作衣服而已,很多自然染色工艺不会涉及固色的化学物质,所以就会掉色,visvim 素来崇尚自然和传统,用这些方式也合理。当然这从消费者的层面上理解,这件衣服掉色了就是存在问题,我觉得大家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而看到了不同的答案而已。

Via visvim.

DrJoe: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这个也算是喜欢 visvim 痛并快乐着的因素之一。它在制作很多衣服的时候会特意使用老的面料和老的工艺,这是特色之一,也是它对这些老的面料以及将近失传的工艺的致敬。但是直白点来说,老的工艺不一定比新的工艺产出的质量要好,说得好听是失传,说得不好听就是被更新的工艺淘汰了。

比如说汽车工业,手工制造的汽车平均水准和精度是低于现代流水线的产品的,但是手工艺代表了一种对过往的致敬和挑战繁复工艺的精神。visvim 使用的老 Bandana 布就很容易破损。但是我很喜欢的是他们的天然染系列,现代的染色工艺色牢度很高,但是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损害,visvim 使用的植物染、泥染、昆虫染对我来说除了产品的故事之外,更多的是人与环境的一种互动,就是在这些现代的化学染色工艺发明出来之前,我们的先辈们是怎么给衣服染色的,这个很有意思。



「 visvim 的鞋子到底好不好穿?这取决于你的个人穿鞋习惯 」 – Dika


Via Master & Dynamic

如果要从鞋类产品来说,是不是相对在耐用性这些方面就要好一些?

tom 猪猪:鞋子的耐用度会比较好,性价比会高一些。

Dika:我觉得都挺好的,从质感来说。

但刚才也说到了,上脚的话有太多人吐槽它「太硬了」,很多人觉得穿起来真的不舒服。

tom 猪猪:的确太硬了,但我觉得是怎么看这件事情,对比是运动品牌的话,那的确是不舒服。

DrJoe:visvim 的制鞋工艺介于运动鞋和正装皮鞋、工装靴之间,所以它的舒适度其实也介于这两者之间,肯定没有使用缓震科技的运动鞋舒适,特别是中底。visvim 其实大量使用了一些皮鞋的制作工艺,比如锁边的工艺和鞋面的制造方法,但是它也做了很多舒适度的尝试,比如用 vibram 的定制鞋底,在靴子后跟加 TPU 稳定片,这个是能让人耳目一刻的皮鞋和运动鞋的跨界。

Via Lyst

Dika:对我这种平时穿球鞋的人来说,实在是又硬又沉,对平时穿皮鞋的人,应该就不太会有类似的想法,这点比较看个人习惯。

tom 猪猪:但其实 vv 里面偏运动鞋的款式,我觉得还都算舒服,比如说 Jogger 还有 Corda Folk,以前的 Foley Folk 等等。

Dika:这些都是运动鞋基调的鞋子,所以会比较贴近运动鞋的构造和用料。

Visvim Roland Jogger | Via KITH

另外还有一点是,在很多人看来 visvim 的设计大体都「换汤不换药」,经典款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拥有一双就足够了,这是不是一种误解?

DrJoe:我一半赞同一半不赞同。visvim 的产品线确实在不断做以前的产品,所以很多款式每季都会让人产生差不多的印象,但是一方面其实也在推出新的款式。如果反响不好就会停止,受欢迎的款式就会保留,然后作出一定的改变,这对我来说也是沉淀的过程。

tom 猪猪:比如说袋鼠皮我有 3 双同样的款式,即便都是袋鼠皮,不同年份、颜色、皮质软硬、脚面贴合度都会不一样,搭配起来也会不一样。好比买球鞋,有些人同样型号的 Air Jordan 或者 YEEZY 也不会只买一双。

Via visvim

Dika:我反而觉得经典款是要拥有好多双的感觉…这的确和买球鞋是一样的道理,好多人都是同一款有好多双的。

但其实很多人是以风格作为选择的,平常穿球鞋为主的,可能会觉得我有一双这样风格的款式,就够了。

Dika:可能是对于想尝新、但不想要真的入坑的人,那可能拥有一双就好了,确实对于这类消费群来说,每一年鞋子之间的变化都几乎不存在的。

tom 猪猪:我反而会觉得,这样的情况下一双都不要买。

DrJoe:我觉得 visvim 的核心用户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喜欢经典的东西,也不喜欢一直变来变去的风格,这个也是 visvim 吸引他们的地方。

Dika:问题在于没尝试过也不知道自己合不合适,哈哈。我就是那种尝试了一段时间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的人…



「 visvim 的价位和设计理念,决定了它不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品牌 」 – DrJoe


Via visvim

不只是你,对很多人来说 visvim 的价格门槛真的很高。

DrJoe:的确是越来越贵了,这个倒是值得吐槽的一点,因为工艺和设计虽然好,但是价格也到了一个离谱的地步,每年都在涨价。我觉得什么东西都有一个价值的比例,如果超出这个价值的比例,就是奢侈花费,那你就要按照你的消费能力来判断值不值得了。

tom 猪猪:发售价格的话,我其实觉得还好。

Dika:取决于收入?也看你把它当成一个怎样的定位?

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来说,如果能买得起那些溢价球鞋或者奢侈品鞋款,应该也不会觉得 visvim 的价格不能接受

Dika:主要是 visvim 不太符合炒卖的条件,就不会有溢价现象,确实没有受到很大流量的冲击…

tom 猪猪:但是耐久度比球鞋好太多了,我最老的 vv 应该是 04 年的?现在仍然状态很好。

但最终愿不愿意花费这样的价格,就完全看个人的喜好和选择了。

tom 猪猪:没错,所以我的劝告是要想想自己的风格适不适合。

Via visvim

其实最后我是想问你们,visvim 在现在这个时代下还会有机会火一把吗?但估计很多人在看完我们这次的聊天之后,可能就更加不会有买的冲动了,哈哈。

Dika:炒卖的机会肯定是有的,就像刚才说只要有足够的流量冲击到,其实就能有火的前提…不过 u1s1,我印象里面好像一路以来能炒的 visvim 也并不多,毕竟发售价就摆在那里了,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 Ballistic 的紫色背包…当时因为发售得少,另外是山下智久在日剧里背了一下…

tom 猪猪:我想表达的就是,如果说火的含义是供不应求的话,那 vv 一直都很火,毕竟产量本身就很小。

Dika:能溢价的个例应该是存在的,但总得来说,visvim 和现在球鞋市场上这种囤货、抬价、割韭菜、对着明星同款冲的诸多炒卖手段来比,的确没有太多「炒」的概念和现象,而是比较单纯的因为稀少、入手渠道窄、地区市场流通度低而溢价而已…

tom 猪猪:是的,我相信我们都不认同现在的炒鞋氛围,所以不想引导或者说表明一种态度,你喜欢或者追求它,是因为火,而不是品牌设计本身。

DrJoe:我从来不觉得 visvim 这个品牌有大爆的潜力,它只是在一个小众的市场做到了头部品牌,价位和设计理念决定了它不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品牌。

Via visvim

这么看来,我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因素,其实选择与否最主要的关键点还是要看个人喜好和风格,以及对品牌的理解和驾驭。

tom 猪猪:是这样,vv 真的就是要多看多试多交流。

Dika:最终看我什么时候能中双色球,决定了我的入坑时机…

那入的一定不是 visvim 的坑🙂

相信这次的对谈,能够为一些人找回 visvim 当年的一些回忆,而与此同时也应该从几位在购买和着用的亲身体验中,大致了解到了关于「visvim 的鞋款为什么不火了」这个问题的诸多原因。

其中「高门槛」无疑是最主要的一点,无论是从价格还是驾驭难度来说,这些因素会把一些消费者拒之在门外。显然 visvim 有着非常明显的品牌调性和风格,这使得其产品具有一定的体系化。简单来说,对于大部分非同类风格偏好的普通消费者,visvim 可能不是一个适合「入门」的品牌,无论是从穿着体验还是风格驾驭上来说,如果难以真正了解或认同品牌的观念和故事,大概率会得不到一个原本预期的完美体验,这也是很多消费者很容易「脱坑」的原因。

况且,如今的球鞋市场火热呈现出了不同的流行趋势,而 visvim 从来不是一个顺应趋势的品牌,这么多年一直都是维持着基本调性进行更迭,同时也脱离在「炒鞋」的市场规则和环境之外。

正如 DrJoe 说的那样,它的价位和设计理念决定了它不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品牌,或许如今更难再成为一个「大热」的流行趋势选择,但归根结底到底「香不香」?还是取决于个体的喜好和对品牌的认知罢了…

不能错过的内容

visvim 上架新款三色 CHRISTO
球鞋 - Jul 4, 2023 by Lin
拥有深棕、黑色以及藏蓝三款配色。
泥土包浆的 visvim,为什么能卖 2 万多?
现客视点 . 时尚 - Apr 2, 2022 by Myk
千年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奇妙结合。
Virgil Abloh 谈自己与当代艺术家 Christo 的创意联系
生活 - Sep 27, 2021 by Tanya
Christo 的概念艺术不断激励后代。
被日本「军工装裤」种草了,能有什么入手选择?
现客视点 . 时尚 - Mar 31, 2021 by KWIZ
春季「必入」的 8 款工装裤推荐。
球鞋市场这么火,FBT 怎么却没人穿了?
马不停蹄,visvim 继续公布 2020 春夏系列 Lookbook 拍摄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