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过程已经开始,本土品牌的创意和灵感时刻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冲击感。无论你是普通消费者,还是相关从业人员,相信近年来已经能感受到在产品和文化两个角度,很多「MADE IN CHINA」已经有了自己的突破,不再依靠「借鉴海外」而存活,有时甚至能让大家产生「误会」。

H&K LEATHER WORKSHOP at SKP-S

今年在北京 SKP-S 备受瞩目的一系列 POP-UP STORE 中,#005 第 5 间的 MARINE SERRE 与 #007 第 7 间的 snow peak 之间,#006 的 H&K LEATHER WORKSHOP(后简称 H&K)些许有些陌生?考究的陈列,极致的收藏展示,门庭若市的喧嚣,一时间让我以为 H&K 也是来自海外某地的制包专家,首次出现在国内才让大家那样兴奋。

首先从「年代感」来看,钟情于复古时期的包袋产品在国内并不多见;细节的布料、皮质和五金件等等,与大家常见美国、日本品牌所喜好的风格相似,工艺方面很直观的感受就是属于可以陪伴多年的物品。多种固有印象交错下,被误以为是「海外品牌」也就不足为奇了。

H&K LEATHER WORKSHOP at 巴黎 Showroom

2012 年成立的 H&K 年初参加完巴黎 Showroom 展会后又莅临 SKP-S,和众多知名大牌一起出现,本应早为大家熟知;又问了下身边的朋友,大多是一次听说。但了解后才发现 H&K 其实是实打实的「MADE IN CHINA」。

提及包袋,多数人的首选要么是奢侈品,要么是 PORTER、Filson 这样的制包专家,对本土产品的了解非常有限;其中原因不一定是崇洋媚外,可能真的不知道国内也有专注包袋领域的佼佼者而已。进入 H&K LEATHER WORKSHOP 位于北京宋庄的工作室后,首先「老包博物馆」带来的视觉冲击就令人叹为观止。由近百个一战、二战、越战等各个时期,苏联、德国、瑞士、美国等国家生产的邮差、医疗、步兵包等军用背包整齐排列在墙上展示,如今市面上所出现的任何一款背包,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设计原型。再细看从袋位的排列,再到五金、皮质的细节等等,可能和现代设计唯一大的区别就是材质。

在过往的访谈栏目中,我们多数以聆听者的身份参与,今天不妨跟随我们一起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本土、小众」的 H&K 为何能在 SKP-S 开设 POP-UP 且带来惊喜。

丞相

H&K LEATHER WORKSHOP 主理人



「 很多东西不是国内没有,只是还未被了解」



参加巴黎 Showroom 展会、受邀在 SKP-S 开设 POP-UP、成立近 10 年,按理说这些履历下应该早已被大家知晓?不过好像目前知道的人没有想象那么多。

如果从众多原创品牌角度来看,的确我们不算太「出圈」,但其实在喜欢阿美卡叽风格的圈子里,H&K 算是大家熟悉的老朋友了。因为 H&K 创立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产品要做到我心中的完美才行,起初只专注制造和设计环节,消费者多数也都是所谓的「老哥」们;但从去年开始,发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和女性朋友们也在买我们的产品,就觉得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今年参加巴黎 Showroom 展会和 SKP-S POP-UP 时,但很多人和你一样都误以为 H&K 来自国外,这种「两面看」的解读让我多了一种责任感,很多东西不是国内没有,只是还未被了解。


有一次好朋友 Hsin 的 RADIANCE-Blue 开业,Nigel Cabourn 也受邀参加活动。我当时背着 H&K 的胡椒盐包去店里,随手就把它放在了地上,没多久 Nigel 就看到了地上的包,到处询问这是谁的、什么牌子。后来 Nigel 知道是我自己做的后非常惊讶,他完全没想到中国会有 H&K 这样的品牌存在。


今年在巴黎的 Showroom 展会,Nigel 又安排他的英国店长来到 H&K 展位定了很多我们的产品,想要放在他们的店里卖,后面希望有更多合作。有了朋友们和 Nigel 这样的行业领袖认可后,很自然的就希望 H&K 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现在 H&K 在日本、欧洲都能买到。海外的关注出现后,一定会在国内推出更多企划,让大家知道这是「MADE IN CHINA」的 H&K。


怎样想到做这样一个「老包博物馆」?

最初只是源于对老包款的热爱,逐渐开始去找早期战时的背包;随着对这些背包的不断深入了解,发现不同战争时期、国家和功能上面还有很多学问,入坑越深就越痴迷。收藏到一定程度后,索性将它们全部展示在这里。一来可以和大家分享背包文化的历史,二来也能为我提供很多设计灵感。

怎样想到创立 H&K?自己动手做工匠的品牌应该比较不容易。

其实在 2012 年正式创立 H&K 之前,我和太太就已经有几年的制包经验了。从起初单纯的爱好,到专职成立品牌,经历至今历历在目。创立包袋品牌和服饰品牌有些不同,后者可以有不同的分工,大家配合完成;但制造包只能完全由自己动手从零开始。从一开始就把 H&K 定位为专注产品的品牌,希望能让消费者感受到「物品」的分量。


还记得第一款 H&K 产品选择的是「瑞士胡椒盐」包。「胡椒盐」布料是用亚麻和荨麻两种材质编织成的,看起来很像胡椒和白盐混合在一起。用二战时期的瑞士胡椒盐布显然不可能,所以只能自己重新找。当时在中国最大的帆布市场——绍兴柯桥,我挨家挨户询问了百家店面都找不到这样的布料,但又不想对原本的设计让步,所以只能花重金自己定做胡椒盐布。


解决了布料问题,又要考虑皮料。为了保证品质,我决定直接用美国的 Horween 皮;然后再到定制五金件…一次机缘巧合下收了一个 1911 年的瑞士小钱夹,上面黄豆大小的扣子部分用的是黄铜和紫铜镶嵌,虽然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这个细节,但着实打动了我,所以后来在黄铜五金件方面也都参照几十年前的质感重新制作模具生产,每个细节都扣着做确实不容易,但定了明确的水准,就必须达到。

可能你们都听说过一个段子:下雨时把包捂在怀里的那就是珍贵的好包。虽然是个笑话,不过我真的希望 H&K 消费者能把包「顶在」头上挡雨。就像前面说到的胡椒盐包,它不像现在的 GORE-TEX 是以科技形成,而是用古老编织的方式形成物理防水隔湿的效果,几十年前就出现的技术现在反而更加珍贵。所以自己动手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辛苦些但也乐在其中。



「 本土品牌高定价的质疑一直存在」



Vintage 老包是你重要的设计灵感,那会不会被认作「抄袭」?这也是本土品牌面临的质疑之一。

可以很直接的举一个例子:H&K 早期的背包系列是 4 款背包组成的,选择了不同时期、功能性的战时背包作为灵感。可能从造型上可以看到借鉴的痕迹,不过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我需要结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功能、材质进行更繁琐的调整,单单袋位的排列和走线的结合都需要按照毫米级别去不断移动,从初稿到最终产品经历了 10 几个版本才完成。有的人看到的可能是借鉴,但实际上远不止这么简单。在我看来抄袭是无脑照搬,但借鉴是将前人的优点结合当下需求重新发扬。

战争时期的背包、服装现在未必可以继续使用,但借鉴重塑的产品则能让真正喜欢的人去感受那个时期的故事。


H&K 的风格目前偏向阿美卡叽风格更多,它和当下的「潮流」相比还算比较小众,毕竟能搭配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不算这类风格就不太好选择 H&K?

其实之前也会有潮流品牌找到 H&K 来合作联名,比如改变一些材质或者颜色等等,但那个时候我觉得时机不成熟,因为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制造体系,如果随意答应下来,对双方品牌和消费者都不太负责任的感觉,我也不希望大家是通过那种方式认识 H&K。有不少顾客开玩笑和我说,他们都不会是 H&K 的回头客,不因为别的,只是 H&K 的包太结实了。本身胡椒盐编织布 + 顶级植鞣皮的组合基本上就不会有破损的情况出现,再加上还会提供后续的免费修缮,真做到「用坏」几乎不太可能。

现在 H&K 虽然是以军用包风格为主,但现在也有很多面向更多消费群体的产品出现,比如今年刚刚推出的 Walkbag 包,我发现买家绝大多数都是 20、30 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会用很多风格去搭配。


现在一方面时机算是比较成熟,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出现也促进我的思维转变,不会只局限在爱好的复古领域,未来会用一些现有的科技面料结合 H&K 的定番款,满足不同诉求、不同风格的朋友。再加上大家对 Lifestyle 小物的兴趣越来越大,H&K 也有推出口哨、钱包这样的小物,方便在细节处体现多样性。


保证品质的同时,价格方面怎么平衡?很多消费者未必认可「本土品牌高定价」吧。

确实有顾客朋友告诉我 H&K 已经日本品牌的价格差不多了。起初因为做的款式不多而且圈子小众,熟悉我们的顾客只是直接购买,因为他们知道价值在哪里;后来款式丰富了以后,就会有这样的质疑。我非常理解「本土品牌高定价」的顾虑,但无论是出国探店也好,还是这次参加巴黎 Showroom 展会,我看到同类型的小众品牌里面,欧美或者日本的偏向性已经不太和大家印象中的一样了。借助社交媒体的发达,他们更喜欢去制造话题性生产爆款,可质量未必保证;品质好的牌子中,款式又不够丰富。H&K 则是平衡二者而存在,所以我对价格的考量是源自对产品的自信度上,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

另外也像你所说,H&K 现阶段不算是一个被大家熟悉的品牌,在品牌价值上现阶段也不存在加成,那么价格方面就是实打实通过产品反馈。有朋友告诉我看到 B站的 SkyWang666、无才叔等等大 V Up 主出过视频讲 H&K,他们愿意去和粉丝分享且不是广告推广,这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肯定。


「 『MADE IN CHINA』可能走得晚了一点,但迟早能赶上」



潮流领域中,日本的 READYMADE 也是通过古布改造被大家熟知,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

其实我觉得 READYMADE 这样的日本品牌和我们的差距不是工艺,是大环境造就的思维方式的差距。改革开放后,我们的产业多数都是在代工方面,原材料的研发和设计思想等方面很匮乏,这个差距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但是近些年国内诞生了很多有想法的品牌,自主的工艺和设计也都有了新的突破,每个主理人都在努力,这有些像 20 年前的日本。我相信以后不光是 H&K,其他时尚、潮流类的品牌绝对也都能做出让世界疯狂的内容。就像之前被外国人误以为是日本品牌一样,当他们知道 H&K 来自中国后,是非常惊讶的。「MADE IN CHINA」可能走得晚了一点,但迟早能赶上。


你希望将 H&K 塑造成怎样的品牌?

和 PORTER、Filson 这样有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老前辈相比,H&K 还很年轻。据我了解,日本国民品牌 PORTER 真正开始被潮流时尚行业认可是在 80 年代初,在这之前 PORTER 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品质方面已经是遥遥领先的。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时期,后面才会迎来厚积薄发。再比如奢侈品领域的 LOUIS VUITTON、Goyard,经典款什么时候推出都是最受欢迎的选择。现在网络发达,「讲故事」和「重产品」都能发展得好,我不评价孰好孰坏,但还是会选择「重产品」,我希望 H&K 也成为「MADE IN CHINA」中的经典,可以为时代所留住。

在 H&K 工作室之旅,从「老包博物馆」到对 H&K 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解答了许多以前不曾接触的疑惑。丞相对 H&K 的倾注和坚持同样是当代中国主理人的一个缩影,他们一点点通过努力去扭转「外国月亮更圆」的固有思维,在服饰、背包这些离不开的日常产品中,消费者也会越来越「精明」。品牌认可固然重要,本土代表同样未来可期。

不能错过的内容

H&K Leather Workshop 北京王府中环店正式开业
时尚 - Dec 21, 2020 by Myk
Made in Beijing,From China.
LOUIS VUITTON 发布迷你凯旋门皮箱
时尚 - 1小时前 by Vera
以微缩手法再现巴黎地标——凯旋门。
Nina Chanel Abney x Air Jordan III 合作鞋款率先释出
时尚 . 球鞋 - 1小时前 by Mingo
层次质感打造复古美学。
SPRAYGROUND 2024 秋冬系列秀场回顾
时尚 - 1小时前 by terry
本季以「Dream Travel」为主题,探索多变的服装设计及实穿性。
MARKGONG 2024 秋冬系列秀场回顾
时尚 - 1小时前 by terry
描绘设计师本人心中的先锋女性形象。
YUEQI QI 释出 2024 秋冬系列「Machines of Loving Grace」